只是,宁颂找书的过程并不顺利。
白鹿书院这些书虽然大致都有,但因为书籍数量多,摆放杂乱而增加了寻找的成本。
在此情况下,许多时候比起找到某本特定的书,宁颂更像是在与书籍“偶遇”。
虽然有时候随便找出来的书,也很是合胃口。
只是
“这些书,一直都这么乱吗?”
在巨大的、多以数千本计量的藏书阁里,如果一本书摆放的不记得位置,那么下一次想要找到该书,又要到哪里去呢?
“……”
师兄被宁颂的话问住了。
“可是,都是这样的呀。”事实上,除了大致地将这些书按照“经、史、子、集”内容分了区,其他都要靠找。
有书找不到,是常事。
这与白鹿书院一开始建设藏书阁时显然也没有明确地规划有关。
一开始没有做好准备,后来,随着白鹿书院逐渐有名,乡绅、学子赠书越来越多,加之没有专人管理,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学子们自己都习惯了,有时候找不到书,干脆自己想办法花钱买一本。
“要不,按照作者名称的笔画数量排一排?”
宁颂学的不是专门的图书档案学,所知道的只有那么一点儿,所提出的方法,也只是一个建议。
师兄思索了片刻,眼睛一亮:“我试试!”
藏书阁的师兄早已经厌倦了杂乱,然而平日里一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处理,而是无人同他一起,因此只好忍受着无序。
“帮我。”师兄不客气地提出了要求。
花了一下午的功夫,两人整理好了一个部分。
望着干净整洁的一部分书架,师兄狠狠地叹了口气
“来,还需要记一记有什么书,我到时候与书单比对。”
这里所谓的书单,是指藏书入库的总目录,在这些年中,因为借还、气候等等一系列原因,许多书籍要么丢失、要么损坏,都没有及时添补。
建议是自己的提的,宁颂只好心甘情愿地跟着干活。
两人忙了两天,总算干了一部分活计,但无论是整理书架,还是比对书单,都是一个大活计。
“行了,干这些已经够了我找院长去!”
藏书阁师兄虽然在平日里与人说话时社恐,但遇到与他藏书阁相关的内容时,顿时像是变了另外一个人。
藏书阁师兄找去时,院长原本在吃晚饭,听到了师兄的名字,顿时就觉得牙疼。
“他又来干什么?藏书阁怎么了?”
这些年来,由于师兄提的意见太多,以至于到了院长听他的名字都会心有余悸的程度。
“……他这次好像不是来闹事的。”
藏书阁师兄拿了方案出来。
按照方案,学院只需要给他人和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