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除此之外,还会核对长相特征。

由于加了这一个程序,导致排队时间格外漫长。

“有必要这么详细吗?”宁颂听见有人偷偷问。

宁颂打心底里亦不相信会有人在院试上做小动作。

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这一场当真出了事有人替考被发现了!

那人是府学里的秀才,收了考生巨额的钱财,前来替考院试。

在主考官点名时,那人虽然尚且能够维持表情,未被发现,可到了廪保来认人时,出了事。

那廪保就迟疑了片刻,就被一边的主考官发现了端倪。

将几个人拉去一边审问,没过一会儿,就审了出来。

“那怎么办?”有人小声讨论。

“能怎么办,下狱呗。”

替考的、被替考的统统先关起来,等到院试考完之后,再正式处理。

“那秀才的功名算是没了。”

有了这一回的杀鸡儆猴,接下来的环节,学子们都无比配合。

检查结束,升炮封门,学子们进入自己的号舍坐下,不一会儿,紧张的心情才重新平复。

正如检查环节有惊喜,题目根本不是提前准备好的,而是学政大人坐在大堂,亲自现写的试题。

等监考将贴着题目的案板举着拿到宁颂跟前时,他的嘴角才微微抽动了一下。

学政大人,实在是太有性格了!

在题板上,关于四书五经的经义题只有象征性的两道,策论反而就有三道。

第一题问怎么看待官员腐败。

第二题问官员腐败如何根治。

第三题,则是怎么看待前朝的灭亡。

针对性极强。

宁颂快速抄下了题目,等到监考走了之后,他才没忍住,笑了一下。

无论如何,他有理由怀疑这三道题中的前两道题,是学政大人坐在堂前时刚刚想的。

也不怪学官大人义愤填膺,实在是利用规则,无视规则的人多如牛毛。

区区一个院试,尚且有作弊之人,更何况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呢。

有了切入点,接下来的第一题就容易了。

官员之所以腐败,是有利可图。除此之外,更是因为拥有机会。

宁颂在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引用了现代曾经读过的“舞弊三角”理论。①

即一个官员的舞弊,包括压力、机会与自我合理化等三个要素。

压力又分为内在压力和外在压力。前者是官员个人养家糊口、保持生活品质的压力,后者是官场风气、习惯、潜规则带来的压力。

机会,是官员贪腐又被掩盖起来,不被发现的要素。大致与监察力度、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