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一场考试统共两个题,若是第二题空着,岂不是最多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就在考生们坐立不安,神情紧张之时,主考官颇有兴致地巡逻了一番考场,在观察完考生的反应后,这几日郁结的心情得以放缓。

很好。

看见考生都不会答,他就放心了。

事实上,这《大雍广训》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大雍朝开国以来,几位皇帝的圣谕,内容是规范品行,劝导人好好读书的话语。

《广训》的内容是旧文,可将这些内容编辑成册,还是去年的事。

这也是这位县令曾经负责过的内容,是他为官以来最大的政绩。

当然,将《广训》作为一个题目加入县试,也还不是他的首创,一是前朝有着先例,二是去年国子监的考试中,已经出过类似的题。

这正是他作为主考官来缓解自己窘状的办法。

他不相信在出了这道题的前提下,名次仍然不由他自己掌控。

宁颂不是县令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对方的这一番想法。他只是在看到第二道题时,微微发了一会儿愣。

虽说连续两场考试不公布名次的做法让他提前有了一些防备,可没想到,主考官想的办法是这一招。

想到这里,宁颂的表情更加奇怪了。

他当然知道县令是想找一些办法,将考试的的主导权拿回去。

可问题是,这题他恰巧在他的准备范围之内。

先不说各种《广训》本来就是前朝考试的保留项目,就算是本朝,在《广训》之前,偶尔也会出一些默写题。

不是默写先贤的语录,就是默写《大雍律》。

何况,去年《大雍广训》在发布时,曾经被邸报公布过,当时邸报中也明确写了,《广训》将会在以后年份,合适的时间加入考题。

当时看到《广训》的瞬间,宁颂就同郑夫子戏言过:“这道题肯定要考。”

不管是从出题的难易程度,还是这道题的性质,之后都会考。

不管是什么考试,县试、乡试还是会试,总有一次要考。

当时郑夫子还将信将疑,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他面前。

怀着一种感慨的心情,宁颂写完了第一题,然后字迹工工整整地将第二题从草稿纸誊抄到了试卷上。

在此时此刻,他莫名感觉到了一种荒诞。

若不是因为县令的性格,压了他的名次,不会有他后面的状态爆棚。

若没有他的第二场与第三场的超常发挥,也不会有最后一场对方剑走偏锋的出题。

到头来,反倒是成全了他。

傍晚,考试结束。按道理说两场连考若是时间不够,需要考生们在考院里过夜。

奈何只有两道题,最终也没有过夜的必要。

随着锣鼓声响起,考试正式结束,宁颂与其他考生一起走出了考院。

刚出了门,就是一片哀鸿。

“如何?”

“就俩题,第二题没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