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句话,宁颂才意识到, 原来之前书舍里发生的一切,郑夫子心里都一清二楚。
关于李阁与储玉的关系、两人对于他的排挤,都一清二楚。
只不过郑夫子不插手罢了。
学生的群体之间自然有独属于自己的生态,夫子擅自插手,有时候非但不会有效果,反倒会雪上加霜,弄巧成拙。
“但是你处理的很好。”既然对私塾里的生态了若指掌,郑夫子也明白宁颂前后都做了什么。
明明也不是为了改变私塾中的生态,却最终又改变了这一切。
这比报复某个人,针对某个群体来得更加彻底。
在此次谈话之后,宁颂私下去找了储玉一回。
他去的时候,储玉正在忙着给父亲煎药,整个人看上去潦倒又憔悴。
宁颂等着储玉煎完了药,又做了饭,换了衣服,这才空闲下来同他说话。
“夫子还是希望你明年五月能够去县试。”
如果说生活是泥沼的话,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考过县试无疑是阻止自己更进一步下滑的方式。
而且是眼前能够很快抓住的方式。
“谢了。”储玉接过宁颂递过来的笔记,翻看了一会儿。
这笔记就如同宁颂本人做事的风格一样,写得工工整整,各个知识点之间整理的逻辑清晰。
“之后有新的,我会托人送给你。”
储玉诧异地看了宁颂一眼。
他私以为,以两人的关系,还不至于宁颂能够做到这一步。
“你就当这是一种投资。”
当时周秀才愿意借给他书,愿意专门跑一趟西山村为他找郑夫子说项,也是同样的道理。
微小的帮助之后,是对储玉的看好。
“我会自己抽时间来抄笔记的。”沉默了片刻,储玉接受了宁颂的好意。
如何摆脱生活的困境,他自己也明白。
“你也要加油。”
储玉看了宁颂一眼,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将担心说出口。
在他看来,以宁颂的水平,本不应该考不过童试。
再加上他之前隐约听说的宁颂家里的情况,便明白在这一条道路上,宁颂走得不比他容易。
“县试见。”
随着李阁与储玉的悄然离去,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书舍里颇有几分物是人非之感。
或许是见宁颂在几件事的处理上颇为成熟,郑夫子放权放得更加彻底。
到了最后,他除了教学上的事务,其他的杂事全部交给了学生们自己处理。
三个班长们年纪轻轻,就提前体会到了当长辈、入官场的一丝滋味。
不过,这些苦头吃起来显然是有效果的。
班长们在新模式下飞速地适应,并且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处事方法,整个人看起来都成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