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你别急。”宁颂被逗乐了。
像他这样全副身家加起来只有四贯钱的人都不急,刘大哥这个隐形的有钱人着急什么?
当然,调侃归调侃,宁颂明白刘大郎是个急性子,不愿意在等待中蹉跎时光。
“在我看来,我们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俗话说得好,“事缓则圆”,留给彼此的时间越多,这合作就越容易谈下来。
他怕就怕东家一口答应下来。
那他才要担心呢。
或许是被宁颂笃定的态度所感染,刘大郎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急切,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消息。
如此一来,反倒是宁颂觉得耽误刘大郎的时间,专门又跑了一回张家大宅,同张副掌柜又见了一面。
翌日,刘大郎就被派去义诊的摊子上帮忙。
“就算不做生意,多学学也是好的。”
刘大郎想到了自家娘亲的病,心甘情愿地去干活了。去之前,还专门给大夫们和伙计们带了零嘴。
一心堂迟迟不给准话,好在宁颂耐得住寂寞。
在等待的时日里,他又重操旧业,给人修了几回屋顶。
就在宁颂家里的家产摇摇欲坠,稳固在四贯左右时,一心堂在细柳村的义诊接近了尾声。
临走这日,一心堂的东家答谢细柳村的乡绅耆老,正儿八经地请他们过去。
这一回,非但给他们派了正式的马车,还由张副掌柜亲自来接。
“想来这件事是有结果了。”宁颂说道。
第14章
一心堂在细柳村义诊两年,所耗费的精力、物力无数,临走时,与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们见一面,也是应有之意。
“你们是一心堂的合作伙伴,是今日必不可少的客人。”
张副掌柜来接宁颂与刘大郎时,是这样说的。
生意还没做,但未来的合作伙伴就已经这样给体面,刘大郎笑嘻嘻地在家换衣服。
货郎平日里出门都干的是体力活,粗布麻衣是惯常的穿着,这一次要见人,刘大郎专门挑了一件新做的布衣。
出来一看,发现宁颂也是布衣。
“咱俩这穿着……行吗?”
出门时理直气壮,谁知道到了张家大门口就露了怯,大概是因为张家门口实在是热闹非凡。
马车,人群,还有迎客的小厮。
看看那小厮,穿的似乎比自己还体面。
刘大郎的脸瞬间就垮下来了。
但这一趟来到底是应东家邀请,刘大郎虽然心情有些不好,但仍然跟着张副掌柜进了门。
“你小子,担心什么,叫你们来就是客人,别太拘谨。”
张副掌柜说这话时,东家正在一旁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