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即决定了:“夏老板家的玉米,我拉大半去我那里,我那新开的店里,正愁没有好品质的粮食了,有玉米也不错……要是夏老板家种得有稻子和小麦就好了!”

玉米终究不是主食啊。

在袁老板父子俩商量着怎么将手中的玉米卖出去的时候,溪源村这边倒是一片喜气。

下午大家坐在夏烈家院外喝茶聊天,言语间谈论的都是你家今年卖了多少,我家今年又卖了多少钱,当天家里都狠狠心杀了只鸡庆祝,村里飘着一股香味。

夏烈倒是没得闲,答应了要卖玉米和南瓜,当晚就在溪源小铺的网店,和她家卖菜的小程序上上了一批玉米和南瓜。

玉米以斤卖,两块二一斤,算上了运费,南瓜则是按个卖,大个的三十块一个,小的二十三一个——一般人家的南瓜自然不好这么卖,毕竟大小不好评判,不过夏烈家的南瓜长得很均匀,大部分个头都大,大的有十几斤,小的也有十斤左右,真的都是大南瓜了。

至于再小一些的,夏烈就打算留着自家吃,或者拿去县里卖,反正味道都是一样的,小个还还搬运。

晚上仍然是八点上架,溪源小铺和卖菜小程序上一起上架,网友们早早就蹲守在了网店和小程序上,等链接一上,一个个把单身多年的手速全都给用上了。

这次玉米上得多,大概上了一万五千斤左右,南瓜少一些,按个位数量,上了五百个左右。

不过这点东西,在夏烈家千万的粉丝面前,完全不够的,几秒钟就给买售罄了,连颗玉米粒都没剩下,十分的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