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袁老板就拍板决定以两块五的价格收购,注意,这不是玉米棒子,而是脱粒后的价格。

村里大家的玉米差不多都是自家脱粒,然后收拾整齐了的卖,不像夏烈这样,嫌麻烦,直接卖玉米棒子,玉米那棒子也不少重量了。

毕竟乡下人家脱粒之后的玉米棒子留下来,晒干了晒透了,也是一个引火的好材料,还不用费劲去山上捡,很是方便。

夏烈实在是家里的玉米太多了,倒没这个想法。

……

袁老板这一次来,买了不少的玉米,连带着村里的玉米也卖出去不少,喜得大家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袁老板给自家儿子打了电话,他手里钱不够了,让儿子支持一点,十分的理直气壮了。

知道他买了好几万斤,快十万斤的玉米,袁老板儿子险些没眼前一黑。

“您买这么多做什么?”

这玉米虽然耐储存,但是总归是新的比旧的好,再说了,要是储存不当,也是会发霉发潮的,都得晒干晒透了才好储存,所以乡下人家一般都是挂在房檐下的,也是一道风景线。

袁老板倒是理直气壮,乐滋滋的都爱:“你不知道这玉米有多好啊,比你在外边卖的都要好,尤其是夏老板家那一批,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玉米!”

袁老板儿子捕捉到了重点:“夏老板?哪个夏老板?不会是夏烈吧?”

袁老板:“可不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夏老板啊?唉,可惜夏老板更多的不卖了,不然我想都给她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