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又极懂变通的人,将人派往匈奴。让他们和匈奴的贵族们交好,送一些金银珠宝,当然也开始和匈奴有了商贸往来。
所谓有了利益的交往,自然而然就能把同样为了利益而心动的人变成他们的朋友;匈奴就算再想兴兵进犯也得问问这些人会不会担心他们的利益受损而阻拦。
而且大汉有韩信在边境驻守,韩信的本事匈奴的人和他交过手之后必然能够明白,有他在一日想占大汉的便宜,绝无可能!
如果两国之间不需要打仗,不需要争头破血流,就能够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难道匈奴的百姓又都愿意上阵杀敌,生死不明?
派人和贵族们交好之后,刘邦和吕雉开始让人跟匈奴那边通信,言外之意不过是和匈奴在开商贸,互通有无。
两国之间并不是非要打得你死我活不可的。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国中所需要或缺少的东西,作为匈奴单于的人不可能不要。
再有刘邦和吕雉早早就笼络的匈奴贵族们说好话,也证明了大汉的确有和匈奴交好之意,并不想再起战事,令两国百姓饱受战火摧残。
汉元三年,大汉和匈奴在边境处建起商道,两国互通有无,令边境得以暂时的平静。
刘邦和吕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匈奴这个定时炸弹暂时的安抚住了。但也清楚想要完全解决匈奴对大汉的压迫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首先要与民休养生息,让百姓和人口得以增长;随后也要令将士加紧训练,成为能够抵抗匈奴的强兵猛将。
刘邦和吕雉看来这是他们一朝不可能做到此,但他们必须从现在就得开始准备这此事。
韩信知道刘邦和吕雉的打算,一直配合的训练军队,也是想让军队能够守卫大汉,纵然匈奴强悍,也休想能够轻而易举的占大汉的便宜。
出了长安的人再想要人回到长安可就难了!
匈奴的事情总得要人管,边境也必须要有将守卫。
韩信的军功天下皆知,韩信的本事也令匈奴畏惧。担着中书省中书令之名的韩信出了长安之后也没想再回去,纵然刘邦和吕雉再三的催促,也提醒韩信就算不回去能在边境寻个媳妇儿也是极好的。
韩信一直含糊地应着,对于娶媳妇的事,反而一点都不着急。
可汉元六年,鲁元公主刘仪离家出走,竟然直奔匈奴边境。人家留了信直接告诉刘邦和吕雉,她就是去寻韩信的,让他们都不必挂心。
一个小姑娘跋山涉水的跑到边境,换了谁家的父母能不担心。
刘邦和吕雉立刻命八百里加急的将信送到边境韩信手中,韩信在看到这封告急的内容时,也是心急如焚,立刻带领手下的将士四处寻找刘仪,生怕这孩子在路上遭遇不测。
可是赶跑出来的孩子那定是早做准备的人,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站在韩信的面前,大声的朝韩信招呼,“韩信,我在这里。”
从收到刘邦和吕雉的信就急急忙忙寻去,寻人的韩信听到这样的叫唤一下子回过头,见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同他招手,眉眼和小时候一样的清秀可爱,却又有些不一样。
韩信作为长辈,终于找到这么一个胆大妄为的小姑娘,立刻三步并作两步的走过去,将小姑娘提拎回了元帅府,什么话也不说,直接先揍了小姑娘一顿。
打也不过是抽抽小姑娘的屁股,然而才打了一下,小姑娘已经哭得跟个泪人似的,更是控诉韩信一来边境四五年没回去,她都写信催韩信多少回了,韩信就是不回去。
刘仪一边哭一边细诉韩信曾经答应过她的事一件都没做到,可把韩信说的羞愧不已。教训人……也再打不下去。
韩信是天下皆知的美男子,今岁二十有九,年轻有为,又位高权重,加之相貌出众,这些年从来没有人放弃过,让韩信成为他们的女婿,可惜一直没能成功。
韩信洁身自好不近女色,就算是脱光了衣服站在他面前的女人,他也不多看一眼。
心中早就已经有传言,指指韩信是不是喜欢男人。可韩信和所有的男人同样保持距离,再多猜测的话那也不好说了。
韩信见到刘仪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一定要狠狠的教训教训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姑娘,结果才打了一巴掌,小姑娘哭的跟个泪人似的,更是不断的控诉他的冷酷无情。韩信第一回 觉得哄小姑娘高兴比面对千军万马更不容易。
最后韩信是割地赔款,答应了无数小姑娘的条件,这才让小姑娘停止了哭泣。
只是小姑娘眼睛都哭肿了,巴巴的揪着韩信看,那楚楚可怜的样儿,让韩信一下子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