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想长远一点,修一条渠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沛县,若能让其他的县城得利,是不是也可以就令城中的百姓动摇,归于我们?”刘季可不是一个单纯看眼前,人做事啊,走一步看十步,他是想为百姓好,也想从中得利。

“想当年秦国修郑国渠,费时多少?最后对于大秦又得利多少?我们得朝此目标努力。”刘季冲墨承挤眉弄眼的,墨承毫不犹豫地道:“天下如郑国等人,百年难得一见,墨家之中并无人才。”

泼的好大一盆冷水啊!

刘季却不为所动,真诚地道:“不求如郑国此人,也要惠于天下人。啊,能惠的人越多,越是可喜可贺。”

总算没有对墨家的要求高得让他们承担不起。

郑国渠一成,让关中成为天府之地,也成为大秦的粮仓。当年的韩国想要用修渠以疲秦,可最后又何尝不是在成就秦。其实墨承都想问问,韩国若是早料到这样的一天,当年是不是还会派郑国前往秦国修渠?

刘季指着前面不远的田道:“其实我有养田之法,你们要不要试试?”

作为一个理科生,刘季在使计的时候不太比得上吕雉,要说其的,那可就不一定了,比如如何让百姓的根本-田地好起来。

“先前在坞堡之内的养田之法?”雷霆是想起刘季早年就提出来的想法,养田。

田若是肥沃,收成也会与之增加,这个道理不是大家不清楚,仅仅是因为那样的办法他们想用,却不一定有。

纵然一直以来百姓都在想办法养田,却不代表所有办法都能有用。

人类的社会在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一步一步的找出他们认为对他们有利的事与物,发展总结,最后用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因为需要,所以不断的研究。或许对很多的人来说,这样的过程让他们不太理解,但对刘季这些人来说,刘季明白,那都是人之常情。

就如同在学生物的时候说到人类的进化,从四肢爬行,到了最后,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站起来,不都是为了适应。

“我现在有更好的办法。”刘季之前是让人试验。总不能他一个从前不管田里事的人,突然变得对田事一清二楚,那不等于告诉人,他不再是刘季,让人挑他毛病?

吕雉清楚没事,吕雉的经历不知比刘季更奇异多少,刘季就不想在吕雉的面前藏着。

前期刘季铺垫得不错,现在可以开始收网了。因为试用过,研究过,有所改变是应该的。

“攻城的武器是不是也为应该准备?”墨承在这个时候问起,刘季

真可以的话,刘季一点都不想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啊,死人的!

“若是不现在开始准备,事到临头来不及。”墨承也不能说不了解刘季,至少在一些事情上,刘季不作声,墨承却能说出最刘季放心不下的事。

刘季无可奈何,能不费一兵一卒,没有死伤的拿下沛县,都是因为他们多年的准备了,这样的好运气不会一直保持的。如果刘季不想将来出现他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好现在开始准备,别等着将来事到临头,死的人远远超出刘季的意料之外。

“那就准备吧。”墨承的话音落下,刘季如何能不明白,他就算再想躲,躲不掉了。开始之后,以后的事,他若不想身边的人死得太多,就得马上准备起来。

墨承恭敬地应下一声是,雷霆问道:“巨子他们何时抵达?”

刘季听了一耳朵,他和墨家的联系,一直都是墨承在中间,墨家巨子他们何时抵达,这是何意?

“战事若起,要准备的东西会很多,凭我们几个远远不够,开始了,也就不需要再藏着,不让天下人知道沛公同墨家的关系,毕竟一但我们的武器做成,天下人都会知道的。”墨家的人擅长制作各种武器,在墨家的能工巧匠多得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一但出现好的武器,必是让人明白,刘季的身边有墨家的人。与其让人费尽心思的打听,藏着让人想多,何不亮出来,也会让人心生忌惮。知道刘季的身边有墨家的人,所以想行暗杀之法,在刘季的身上断然行不通。

“我是比较担心我们现在起义,墨家过早的表态,会不会对你们墨家的弟子有不好的影响。”刘季从来没有问过墨家到底有多少人,可是他们既然是合作伙伴,墨家为刘季尽心尽力办事,刘季总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

相互为对方着想,让对方可以和自个儿一起获利,保存对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双赢。

墨承他们做事都是为刘季着想,也是想尽所能的为刘季做得更好。双方合作,刘季越好,意味他们墨家也会因此得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