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回村陪夫郎养胎, 他在外的买卖倒是十分顺利。
吉家兄弟传信说,沁水的奶茶店开业爆火,宾客如云, 竟有些招架不过来了。他们打算就在沁水县城中再开第二家分店,这段时间看了看,已经有了眉目。
林启收着信时喜上眉梢, 目前开业的店铺中,还未有一处走眼的,俱是生意兴隆,自然值得他高兴。
而且沁水县城再开一家分店后,那他之前与吉县令赌约中定下的铺子已开八家了,再在沁水富裕的镇上开两家, 十家店铺的承诺, 不日就能达成了。
生意如此顺心, 工厂又运营有序, 他们夫夫每日待在一处, 温柔缱绻自不必多提, 林启只觉人生美满,哪还记得初来这个世界时的消沉?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时节,工厂特意放了几日假, 让众人收割完庄稼再上工,于是接连几日, 地里田间处处是农人操忙的身影。
秋老虎余威正盛, 汉子们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妇人、夫郎们也不甘落后, 咬着牙抓紧干, 都想着早一日收完能早一日上工。
今年收成不错, 摸着沉甸甸的麦穗时,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可在此期间,众人也发现了一件事,总觉得今年秋收好像不怎么累人。
几户人家聚在地头吃饭时说起此事,都有此感受,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半天后,都将原因归结到了林启家的菜上。
之前林启让他们吃菜时尽管去地里摘,大家感激他这份心意,又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很是爱惜地里的产出,没有贪多将青瓜幼苗一股脑摘回家,而是等着蔬果熟透才摘取。如此蔬果一茬茬上来,他们日日都有新鲜菜吃。
也不知是吃的好了,还是这些“南方”的菜蔬养人,总之他们吃了一段时日后,觉得身上有精神了不少,干活时格外有劲。
再仔细想想,家里总有些小病小痛的婆娘,好像已经许久没叫唤着难受了,干一天农活后疲惫的汉子,似乎也许久没浑身酸痛了,就连每天疯跑的小崽子们,枯黄的小脸上都长起了肉。
众人越说越惊奇,都说林启家这菜实在是好。
林启出门时偶然听了一耳朵,心里知道这是作物上残留的空间灵气造成的,面上却是笑着说道:“不过是新鲜的蔬果爽口,大家吃的多了,养壮了身子罢了。再者,蔬果本身养人,每日吃一些对身体好,小病小痛自然就没了。”
村里人闻言,惊讶道:“蔬果还养人?”
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对于干苦力活的人来说,肉才是最有营养的东西,毕竟只要是沾了荤腥的吃食,总是格外抗饿。
至于青菜,那不过是他们夏时餐桌上偶尔的点缀罢了。吃着是爽口,但不抗饿啊。
家境好的人家或许贪这一份口欲,愿意买来吃,可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还是填饱肚子更重要。
因此,他们的地都是用来种粮食的,即便闲时在屋前屋后开块小地,种几株青菜,那也不能多吃,还要留着做腌菜、干菜,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那会过日子的人家,还要把那些新鲜的小菜带去镇上卖呢,哪里舍得多吃。
所以这段时日,是他们难得能敞开肚皮吃新鲜蔬菜的日子。
这么一说,他们的这些变化,似乎真是多吃了蔬菜的缘故?
众人纷纷看着林启,林启点头道:“当然了,多吃蔬果清热下火,好处多着呢。”
村里人如今信服他,听完后恍然大悟,有大大咧咧的汉子还拍了下脑袋,说道:“怪道近来蹲茅厕格外顺畅,原是这缘故。”
旁边人一听,都笑他说话粗俗,只是不好意思说自己也有体会。
枣林庄合村上下的气色都好了,这可瞒不过周遭几个村的人,他们彼此间都有亲戚,走动时难免多问一句。
枣林庄的人心中得意,腰杆挺得笔直,喜气洋洋地说道:“都是我们村林启的缘故。”
别人一听林启的名字,自然竖起了耳朵。如今方圆几十里,还有谁不知道林启的?
都知道他开了厂子,招了村里的妇人、夫郎们做工,现在枣林庄中已没什么闲人了,都忙着赚钱,日子比他们好过不少。
他们嘴上不说,可心里早就眼热的不得了,盼着自己村里也能出个“李启”、“张启”的,让他们也过上家门口赚钱的日子。
现在听枣林庄上上下下精神好了的事也与他有关,自然听得认真。
“林启特意从外头买了南方的蔬果种子,种好后给我们吃,谁想吃,自去他地里摘就行,招呼都不用打,这才把我们吃的壮实不少。”
“他们家的人可好了,我再没见过比他们更和善的。你说你们村那大户,富了多少年了,给过你们村什么?我们村就不一样了,林启兄弟又开工厂、又种蔬菜的,给了我们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