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这样说,朱祁镇虽有犹豫,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最后于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荒谬!愚蠢!”
早在天幕说朱祁镇复辟之后,对付有功之臣时,朱元璋就已经气得站了起来。
听到这里,怒气更是抑制不住!
瓦剌退走,焉能又不卷土重来之时?
土木堡之战本就死了那么多文武大臣,竟是还要诛杀流放罢免这么多国之栋梁?!
这哪里仅仅是荒谬愚蠢,简直是愚不可及!!
【北京保卫战,于谦等力挽天倾。】
【而其中大明没有北宋一样立国百年便被胡虏驱赶着南迁,力挽狂澜令金瓯无缺的中流砥柱便是于谦。】
【若无于谦力阻,则大明南迁之议便成定局,京师百姓,祖宗陵寝,将全都丢给了瓦剌人,就算日后得以收复,于国力,国威损失之大,亦是难以估量。】
【彼时皇长子朱见深尚在襁褓之中,而且并非正式册立的皇太子,更何况一个婴儿也根本没有办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而当时可不止是朱祁钰,可别忘了还有其他诸王。】
【不是没有迎立贤王的声音,比如诸王中“最长且贤,众望颇属”的皇叔,襄王朱瞻墡。】
【但朱瞻墡若是真当立,则帝系转移便成了定局,并且这样一来,朱祁镇多半是不会被放回来了。】
【所以于谦提出的“立朱祁钰为帝,朱见深为太子”之议,既符合国难立长君的现实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了宣宗一系的权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对得起明宣宗朱瞻基当年的君臣之遇。】
明朝朱瞻基时期。
听到这里,朱瞻基看向于谦,眼眶不禁泛红。
紧接着,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而且当时瓦剌要放朱祁镇回来,已经当上皇帝的朱祁钰其实也颇有顾虑,也很不悦,毕竟当初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是这些大臣,皇帝也是这些大臣让他当的,这时候前任皇帝回来,已经大权在握的朱祁钰自然不怎么情愿。】
【是于谦劝说其皇位已定,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要尽快去接朱祁镇回来,朱祁钰这才派人出使瓦剌。】
到此,朱瞻基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才看着于谦开口道:“廷益,朕知你......”
“朕知你一直都是好的。”
从听到“谋逆罪”三个字之后,于谦就低垂下了头,原本想要跪下请罪,却被朱瞻基制止住了。
到此时,听到朱瞻基如此说,于谦也不禁红了眼眶:“臣,不负君恩。”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具体说些什么。
他望向朝堂之上挺直站立的于谦,只觉得哑口无言。
【石亨......要为自己谋后路的石亨,原大同副将。
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然而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战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于是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于谦,石亨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才能有机会在对抗瓦剌之时立下大功。】
【但为了让这场“夺门之变”变得师出有名,于谦非死不可。】
【所以哪里是谋逆罪,于谦等诸人何罪之有?】
【竟是和岳飞一样,被冠以了“莫须有”的罪名!】
【然后,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
【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那天,连天都是阴的。】
秦王宫。
嬴政也是阴着一张脸,如此人才,竟又是这样的结局!
他大秦有多缺人,现在是越来越体现出来了。
人手短缺,严重不足,可那宋朝和明朝,竟还如此对待如此难得一见的能臣!
若是不稀罕,倒是把那些人才给他啊?!
真是气煞他也!可惜可叹!
【谋逆罪......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而后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
【所谓谋逆,应当是有所图谋,才要逆反。】
【可于谦,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
结果打开来看,竟是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
【他谋逆什么?他图的什么?】
【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
【朱祁钰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去探望,在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之后,便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当时有人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可就像太监兴安等说的那样——“于谦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
【而就算朱祁钰如此“宠信”于谦,可到抄家之时,于谦却是家无余财,连曹吉祥部下,一个叫朵儿的指挥,都在于谦死后,为其恸哭,还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哪怕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也仍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
【天下百姓都认为于谦是冤枉的!】
“家无余财......”
朱棣一张脸铁青又难看,听到此,更是悲痛又哀叹不已,如此大臣,如此肱骨能臣!
朱祁镇......你怎么对得起?!
【我们都学过于谦所作诗篇《石灰吟》,而这首诗,据说于谦才十二岁之时所作,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而于谦之后的人生,也确实如此诗一样——为官廉洁正直,铁面无私,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们爱戴。】
【他是百姓的“于青天”,是明代有名的清官。】
【可于谦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是冤狱!】
【竟是这首他十二岁所作诗篇完完全全表达出来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这一生,的确做到了清清白白,可却怎能料到,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是那搬弄权势的奸臣,非要凭白往他身上破脏污,只为满足自身之利益与苟且!!何其可耻,何其可恨!】
明朝朱祁钰时期。
景泰五年,朱祁钰已是眼眶通红的望着于谦。
朕的于少保......qaq
他真的哭死。
而后又望向其他大臣,如石亨那等人,已是被控制住。
王文甚至还叫了太医过来。
朱祁钰擦了擦通红的眼眶,一时心情复杂,甚至终有内心稍定的感觉——这不是为了坐稳帝位,而是这些大臣们......
他们是否更加对他“归心认可”了?
而此时的南宫之中——
地面一片狼藉,朱祁镇早已摔了一切东西,形容狼狈不堪。
他三年后竟会复辟,可是现在......
天幕断了他的后路!!
还有......还有他复辟之后,会做的那些事......
天幕不也说了,于谦不死,复位无名,所以他也是不得已,这皇位原本就是他的!他是不得已才对!
他......朱祁镇张了张嘴,竟是咬牙说不下去了。
【于谦死后,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又过了一年,于谦的养子于康,将其归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中。】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大约是命运轮转,于谦与岳飞,以及明末时期的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
【而当是时,于谦与三百年前另一位同样含冤遇难的大英雄长相为伴。】
【于是——】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南宋时期——
早已收复开封,后又收复更多地方,将金国打得节节败退的岳飞,听此言也是深深叹了口气,于少保,社稷功臣矣,愿有天幕之言,最后也能如他一样,挽回局面,尽未尽之事,成未成之局。
【夺门之变筹谋时,于谦当真毫无所觉,一点端倪都没有发现吗?】
【有记载——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可见当是时,于谦或许真的发现了其中串联的端倪?】
【假设这种情况......则以于谦当时如日中天的威望,掌管军政的权柄,若登高一呼,扑灭此乱本是轻而易举之事。】
【但如此一来,朱祁镇这个谋逆罪人或死,或废为庶人,并且包括朱见深在内的所有朱祁镇子孙,都同样将作为罪人之子,到时朱见深该如何继位?再加上当时朱祁钰已然病重不知如何,又无子嗣可立......】
【若迎立其他藩王,则必致国势动荡......那么到最后,明宣宗朱瞻基这一脉将永远失去皇位继承权。】
【无论怎么做,都是进退为难,痛苦纠结之选择。】
【但是为了大明社稷的稳定,为了回报当年明宣宗朱瞻基的知遇之恩,于谦最终只能选择牺牲自己,暂且按兵不动,或许可有回转余地?】
【可他当真不知最后的结局大概率会是如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