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骤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后,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惧,以为总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后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还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只能说是害人终害己,一报还一报。】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后,李隆基非常的伤心,还追封了武惠妃为皇后。】
【不过她谋害皇子之事人尽皆知,后来又被唐肃宗废去了一切皇后祠享。】
【但尽管如此,李隆基的这个做法,也真是没得说,确实宠啊,也难怪武惠妃死后,他能将杨贵妃再宠天上去。】
杨......杨贵妃......
竟然又来了个杨贵妃......
这人还能一添再添吗......昔闻太宗身边尽是能臣武将,而他身边的这些人......
可杨贵妃此人?
他后宫之中好像没有——
【儿子死了没什么感觉,宠妃死了倒是追封为皇后,还又给自己找了第二春——】
【杨贵妃,原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后,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觉得后宫里的美人虽然多,但却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然后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即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很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
【于是当然是把儿子的媳妇召进宫,当自己的媳妇宠啦。】
【至于所谓的礼节什么的,他是皇帝,他说了算,就是这么霸道强宠。】
李隆基骤然脑袋一懵,只觉得眼前一阵晕眩......
天幕语气戏谑又不屑,简直犹如千斤重锤,狠狠击在了他的脸上身上!!
而此时,他已经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里站着的可不止有诸多大臣......
【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争议有许多,后世作品中,经常将两人比作真爱,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不过是文学影视作品多为了美化罢了。】
【毕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李隆基都多大年纪了?而杨贵妃又多大年纪了?你会心甘情愿爱上一个都能做你爹的老头吗?再者说,杨贵妃和寿王李琩成亲后的日子,又不是过得不幸福不美满。】
【结果李隆基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又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将其接入宫中,后正式册封为贵妃。】
【呵,男人,果然在面对女色上,真的是惯会耍弄心眼子,这招掩耳盗铃用得好啊。】
【只可惜自古以来无权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经不知道该作何表情,只觉得脸皮异常发热发胀,几乎无言以对,也更是无颜以对堂下诸人。
其他时空众人更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尤其是唐朝时空听着的人。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怎么说呢......虽然类似事情不是没有,但听着天幕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就是觉得......丢人至极啊。
【提到杨贵妃杨玉环,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杨国忠。】
【安史之乱,也少不了杨国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的积累矛盾,直至骤然爆发的?】
【我们从李隆基的这几个操作中,不难看出他后面已经被享乐奢靡之风侵染腐蚀,脑袋已经不好使了,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说什么就信什么,于是奢靡挥霍的时候,竟然就从不过问经费来源。】
【还有在李隆基对政事倦怠后,就将政事交给宰相处理,可张九龄是个直臣,李林甫却不是。】
【张九龄认为看见不对的地方就要谏,皇帝不听更要谏,但李隆基已经就想着放松身心,以犒劳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愿意和喜欢听张九龄的劝告和建议?】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里警告那些言官,说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负面的话,诸位应当少说,以彰明主之伟大,否则出什么事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于是言官们再也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了。】
【而之后张九龄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后罢官,于是这朝堂之上,便开始由李林甫一人专/政独/权。】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宰相专/权,挑还不挑个好的,怎么想的?”
秦王宫。
嬴政又想起了已经处死的赵高,不禁冷哼一声,这李林甫显然与赵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和众大臣听到这里,更是脸色难看,话到嘴边,简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虚心纳谏,为何不贯彻到底?!”
“前面所为如何就先不说了,国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张九龄显然才是贤臣之范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气到拍椅子:“糊涂!糊涂!!”
为君者,竟到后期只图享乐?!
莫不是脑子真的坏了!
这李林甫竟让言官不再谏言,那以后这朝堂之上,岂非他一人说了算了?
还有李林甫此等作为,恐怕不单单只是投其所好那么简单......
【李林甫其人,“口有蜜,腹有剑”,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李隆基所重视的,他都会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不仅忌妒并且阴谋陷害有学问之人,还收买李隆基左右之人,致使李隆基的一举一动都在其掌握之中。】
【而这样一来,李林甫就可以随时采取各种措施,去迎合李隆基的需要。】
【加上李隆基开始不理政事,李林甫阳奉阴违的手段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李隆基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由此,他曾在天宝六载,把天下所有的贡物都赏赐给了李林甫,真的是既眼瞎又眼瘸,活该被人蒙骗,从一个耳聪目明的君王,沦为了一个只知享乐奢靡的蠢货愚人!!】
【然而李林甫的为所欲为行事还不止如此——他担心武将立功之后会跻身相位,从而威胁到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为了杜绝边将入相之路,就向李隆基建议,说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让李隆基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
【可是李隆基给了胡人兵权,却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
“此子是不是疯了!”
李世民此时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不能再难看——
兵权旁落,岂不是犹如待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气,到底还是没能将余下的字眼说出口。
宋朝赵匡胤时期。
一直听到这里,赵匡胤仍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尽管他早已知晓唐朝如何颠覆,也一直引以为戒,可再听到李隆基此等操作,也还是禁不住心生感慨啊。
不过大宋定然是不会再出现此种状况,他会将一切都杜绝于摇篮之中!
想到此,赵匡胤不禁嗤笑一声,像安禄山那等拥兵自重的情况,绝不会出现在他大宋朝!
可是随即,赵匡胤又脸色一僵——
天幕之前说过宋朝尤甚......这到底又是个什么情况啊......
【李隆基自以为是的摆弄着权衡之术,实际不过是将情况推向更糟糕的地步——】
【也因此,身为胡人的安禄山等人得以取得愈加强盛的权力与实力,军队骁勇劲捷,到最后,安禄山甚至直接独掌大兵镇,兼有十八万千九百多人的兵力!至此完全具有了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这可是李隆基一步步的,将安禄山等人的胃口给填满,甚至喂大的,就这样,安禄山等人还能憋着不反?】
【——于是拥兵自重如安禄山等人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颤抖着嘴唇,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红,红了又青,真可谓是好不精彩,难堪至极。
唐朝武则天时期。
十岁的李隆基也是脸色难看,但此时他只是皇嗣,一切甚至都还未开始,所以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议,以及难以置信——他不敢相信,更是难以想象......天幕所说之人真的是未来的他?!
他可真是耻于与其同为一人!!
【藩镇崛起,节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势力大到一度无法指挥调度的情况。】
【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等人势力坐大,大唐政/治每况愈下,可谓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而在李林甫之后为相的,便是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
【杨国忠此人,更是不堪。】
【他早年嗜酒赌博,品行就不端,其后任相期间,两次派兵攻打南诏,两次遮掩败绩,并且伪造捷报上书朝廷,损兵折将无数,最终南诏不仅背叛了唐朝,还投靠吐蕃......】
【除此之外,杨国忠还专权误国,败坏朝纲,致使官吏贪渎,政治,民怨沸腾。】
【而这期间,杨国忠与安禄山互相倾轧,一直排斥和想要牵制对方,并且因为自觉牵制不了安禄山,便经常向李隆基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但安禄山是谁,他可是被杨玉环收作了养子的人......】
【而且李隆基对他很有好感和喜爱非常,甚至安史之乱发生时,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李隆基都仍然认为是有人厌恶安禄山,所以才编造出来这种假话谎言,以至于根本就不相信这种话......】
【所以,就算李隆基曾召安禄山入朝,想要试探安禄山有无谋反的心思,可在此之前,安禄山早事先就得到了杨玉环的通风报信,于是将计就计,装模作样说自己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倒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任他了。】
“收胡人为养子?还有那杨玉环之兄......”
李世民猛地喘了口气,听得简直血压升高——
宠妃,宠臣,放权至此,兵权旁落,如此无德无才之人竟还能出任宰相......
这杨国忠莫不是因为......
【李隆基是真的宠杨玉环,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专门为她服务做衣服的都有七百多人。】
【而那句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是因为杨玉环——就因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所以为了让杨玉环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李隆基便下令让人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走的是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专属贡道。】
【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
【朝中大臣投其所好,不断巴结逢迎,杨玉环的姐姐们也由此各自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她的族兄杨国忠就更是平步青云,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其他兄长自然也有封赏,都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杨国忠,因为杨玉环的受宠,一时权势堪称无人能及,兄妹二人在当时可当真是辉煌无比。】
【显然,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已经戳满了窟窿漏洞的唐朝,终于开始混乱起来——】
【最终加之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逐渐更加尖锐激化,所以使得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实则为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也因此,这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直接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
李世民脸色难看的闭了闭眼睛,只觉得有些晕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