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盛来即将结束暑假的时间里,周时誉也正式收到了任命书,一家人收拾着东西,正好能陪着周盛来去学校。
他刚考上那会儿要去学校的时候,宋知婉和周时誉本来是想要跟着去的,周叙端和周珍宝也吵着要去,奈何周盛来一看这么大阵仗,连夜带着行李就自己踏上了旅途。
等宋知婉发现人不见的时候,他早就已经走了。
对此,宋知婉是又好气又好笑,回头就对着周时誉道:“就是跟你学的。”
周时誉:'
反正不好的,肯定都是他惯出来的毛病。
周时誉都习惯了,摸了摸鼻子,反正媳妇高兴就好了。好在的是,周盛来是跟着崔湘湘一块去的。两孩子好歹有个伴。
不仅是宋知婉一家觉得周盛来胆子大,崔远新一家也是这么想的。两家人碰了面,说起自己孩子,都是唉声叹气。
彭慧道:“孩子到底是大了,管不住了。”
宋知婉深有体会。
随后,彭慧像是想到了什么,问道:“你们家是不是要搬去京城了?”"还没谱呢,说是这么说,还在等任命书下来。"宋知婉说的没那么肯定。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领导人换了,周时誉那一段渊源,也不是没人知道,他算是走对路了,前途一片光明。想起来这些年来,还真是变化大。
宋知婉和彭慧说了心里话,"其实真要去,我心里还挺没谱的,人生地不熟的,我这都快大半辈子待在南城了,之前在做的事情,这回恐怕又得重新来过了。"
听到这话,彭慧笑了起来,“我和我家老崔退休了,女儿又在京城读书,索性打算也住京城了。"
闻言,宋知婉眼睛一亮,“那倒是巧了,我算是有熟人了,咱们两家正好能多来往来往,走动走动。"
“可不是嘛,我也是这么想的。”彭慧来,也是专程和宋知婉说这个事情。其实本来彭慧就该退休了,她硬是熬到了和崔远新一块退休。
现在孩子们都培养出来了,唯独担心的就是崔湘湘,毕竟她年纪最小,又才刚上大学,两夫妻—商量,可不就把心思放到了京城么。
两人商量了,去了京城也要常联系。
彭慧还道:“现在周团正当热,你去了那边别大刀阔斧的干,我先帮你探探路,引荐几个朋友给你,你的工作才好开展。"
人脉广,路子就走的宽敞。这话很是在理。宋知婉自然感激,彭慧都退休了,这是纯粹帮自己的忙了。
听她感谢,彭慧只是摆手,“我们家湘湘往后说不准,还得让你家盛来多照顾着点,虽然说不在一个学校,但你也知道,我年纪大了,才生的这个孩子,岁数相差的大,湘湘压根不爱和我说什么,反而是喜欢往你家跑。"
做父母的确难。
宋知婉很能理解,特别是彭慧老来得女肯定更操心了,现在是愁学习,以后就是愁单位,愁结婚了。
她自然一口答应,“盛来和湘湘也算是一起长大的,他不照顾谁照顾,回头我会和盛来说的。”
得了这话,彭慧就高兴了。
人很快回去了。
崔远新看她回来,便问了句,“你都去小宋家聊了什么,看你高兴的样子。”
彭慧也没瞒着,就和崔远新说了。
崔远新听到是这么回事,哦了一声,随后又觉得不对劲,"你这么找事情做,也没必要高兴成这样吧,你还有什么没和我说的?"
“倒是瞒不过你,”彭慧瞥了他一眼,随即笑眯眯道:“你说咱们家湘湘,和盛来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你说还能怎么样。"
彭慧翻了个白眼,真是个老古董。崔远新反应过来了,顿时一阵无语,“咱闺女才多大,刚上大学呢,你就想着这回事了。”
“她是小,但咱们两个可不年轻了,现在不帮着相看起来,往后哪有精力,”彭慧有理有据的说着话,“盛来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周家又是我们快二十年的朋友,这样的女婿找到了,你就偷着乐吧。"
彭慧越说越觉得,周盛来不错,跟自己女儿很配,恨不得现在就定下来。
对于这番话,崔远新道:“你这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咱们闺女也不差,要是湘湘自己
喜欢,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问题是两孩子都没有这个心思,你去操这个心,岂不是太早了。"
虽然说周盛来优秀,父母
也不错,特别是周时誉,现在更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从根基方面来说,崔家和彭家的关系只会更深。
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崔远新也没到那种上赶着,非要周盛来做自己女婿的程度。
他认为条件固然要紧,但也不是最终的判定,最重要的,还是崔湘湘自己喜欢。彭慧还是那句话,"知根知底,哪有什么不好的,你不操心,我自己操心。"等到了去京城的日子。
宋知婉一家坐上了火车,看着窗外的风景,周珍宝搂着她,突然叹了口气,"妈妈,有点难过。"
“难过什么?”宋知婉回过头,其实她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揉了揉孩子的脑袋,声音温柔的询问。
周珍宝靠在她的手臂上,闻着母亲身上清爽肥皂的芬芳,“就是小月姐姐她们,都在这里啊,还有媛媛妹妹,等去了新地方,都没有人陪我玩了。"
听到这话,周叙端凑过来脑袋,打趣道:“你都几岁了,还想着玩呢,要不是因为要搬家,你早该上学了,等去了京城,爸妈肯定给你安排魔鬼老师,天天用小皮鞭在你屁股后面跟着你,让你赶紧学习。"
周珍宝懒得理他。
讨厌死了。
周时誉拍了拍周叙端的肩膀,淡淡道:“等到了京城,你也得抓紧融入高三,我对你要求不高,你大哥考了个京大,你怎么也得考个不比京大差的。"
周叙端:
不比京大差的,那不就是清大了么。这个要求可一点都不低啊。他闭嘴了。新家还是挺大的。
是个院子,有一百多个平方,按照人口分的,当然也算上了周时誉的级别,上下两层楼,门口还能种点菜什么的。
周时誉看到这院子就高兴上了。
年纪大了,就喜欢种点东西,很是得意的看向正在四处看的宋知婉,"怎么样,还不错吧。"
在京城这种地方,能分到这么大个房子,确实算很不错了,而且这是军区大院,四周围住着的都是级别高的,大门口还有警卫员把守着。
光这点,就足够清净了。
>
福利待遇那都是极好的。
宋知婉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是挺不错的。"
"你看院子里还能种点菜,你要想养鸡这些也可以,方便的很。"周时誉心心念念种菜。不过宋知婉却是道:“哪有那个精气神,菜就去外面买,别省着这些,这院子我想要种花。”真要让周时誉这么搞,这么好的院子,那真是可惜了。
虽然不如宋家的那处,可这是国家分配的,已经是很高级别了,只要好好倒饬倒饬,是不会差的,那十年过去了,宋知婉的情操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
她骨子里,还是个享受生活的女人。
以前是不能,所以才压抑着。现在既然可以了,宋知婉自然蠢蠢欲动。
周时誉有些可惜的看着这个院子,但还是向着自己媳妇,"行啊,你想种什么花尽管说,我在那边再种棵桃子树,到时候能直接摘桃子吃。"
还是想着吃。
不过桃子,宋知婉也爱吃,很是欣然的同意了。
这房子的朝向也好,在他们来之前,已经有人来打扫过了,也就省了宋知婉的力气,只要把东西搬进去就行了。
周珍宝拥有了一个大房间,高兴的蹦蹦跳跳的。
家里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买的,宋知婉就领着孩子们出门了。
周时誉刚到,肯定是要去一趟的,他现在可是首长了,要处理的东西多得很,不提前熟悉起来,可不是给上面丢脸么。
毕竟他在这一群同级别的人里面,是最年轻的了。就是还有些放心不下宋知婉。"你带着孩子们,能行么?"
宋知婉斜了他一眼,“我又不是没来过京城,再说了,不还有盛来么。”
对此,周盛来立马表态,"爸,你去忙吧,我肯定能安全的带着妈妈把东西买到的。"这才让周时誉放了心。
东西买了好两天,才算是买齐全了。宋知婉也在这几日,和隔壁的几个家属混了个脸熟。
毕竟这段时间还没上班,跟家属还是要搞好一下关系的,比如偶尔做了什么送过去,一来二去的,人家吃了嘴软,拿了手软,也不好意思说些什么不好听的。
周珍宝也不例外。
她拿着个算盘,开始交朋友去了。
军区大院住着的,都是大院子弟,看院里来了新的一家人,年纪大点的呢,比如周盛来和周叙端这么大的,要么就是当兵去了,要么就是被家里安排去了单位。
宋知婉家隔壁,住着的那户是萧政委家。
她送东西的时候,和萧政委的爱人碰面,意外的是,对方竟然还挺年轻的,谈吐不凡,两人算是越聊越投机,没几日就有了友谊。
后来,宋知婉也见到了萧政委。
她更是有些疑惑。
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宋知婉一边烫着脚,一边问周时誉,"那个萧政委几岁了?"“五十八了吧。”周时誉想了想,回了句。
听她问这个,周时誉也意外,"你怎么突然问人家年纪。"
宋知婉道:“我看萧政委的爱人,好像也才四十来岁的样子,两人的年纪相差不小啊。”都有十几岁的差距了。
周时誉点了点头,也是有所耳闻,“萧政委是二婚,头一个妻子生第二个的时候没了,后来就娶了这个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两人也算是老夫少妻了吧。“萧政委是京城人么?”宋知婉又问。
周时誉摇头,"不是,和我一样也是泥腿子出身,他后来上了军校,以前那个妻子就是他乡下时候结婚的,都没跟着他怎么享福,到了部队来没多久怀上二胎之后,人就没了。"
宋知婉戏谑,"没想到你还挺八卦的,知道的这么多。"这都多久之前的事情了。他竟然还能打听到。
"不是我知道的多,是讨论的人多。"周时誉含蓄的回了句。
看来这个老夫少妻的组合,还挺多人在背后讨论的。
宋知婉问这些,也是想着不要弄错了,不搞清楚情况,就怕到时候和人交流惹得对方不高兴了。不过她在想着别人家的事情。
自己家作为新来的,自然也成为了讨论话题。
像周盛来这种考上京城大学的,其实也在京城大院里是独一份,大家私底下也会讨论。当然都是正面的那种。
卓岚和家属们一块聊天的时候,就道
:“周首长的媳妇,看着就是个文化人,长得漂亮还很局气,听说之前是在南城卫生部工作的,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两口子都挺厉害。"
听得出来,对宋知婉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了。
因为两家住的近,来往自然也会更多。
能得她这么高的评价,这才是决定了宋知婉能否融入京城大院最大的因素。
听到这话,其他人自然也顺着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