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江翌是真真正正地摸懂了脉象,并且能给出准确的诊断。
后院的病患震惊之下,还有狂喜。
江良的孙子医术高明,对于他们来说,可不就意味着之后多了一个名医,而且是他们负担得起的名医。
江翌还年轻,未来潜力大得很。
老人家上了年纪,中风爆发率高,江翌能够提前诊断出中风的前兆,对他们来说无比利好。
江翌从楼上搬下一筐玻璃拔罐器。
见他进来,苏建伟连忙上前,将ct结果给他:“江小兄弟,这是我妈的检查结果,你看看怎么治疗?我们买了三粒牛黄丸,现在要吃吗?”
大家都说牛黄丸治疗脑梗效果好,他们赶紧托人去买,但没吃,留着来问问江翌。
江翌看了眼检查结果,话语清缓:“牛黄丸药效猛,老人家肝肾功能不算太好,不建议吃。”
“那——”苏建伟急了,好在他不是愣头青,在单位大小还是个领导,很快镇定下来,“江小兄弟有什么治疗方法?”
“可以针灸,但过程会比较长,一般一个月才能见效。”江翌实话实说,“老人家上了年纪,恢复会比较慢,整个治疗过程至少需要三个月。”
他们不是本市的,来一趟已经不容易,如果要坚持连续不断的三个月,非常考验耐心毅力,还有子孙的孝心。
久病床头无孝子,这是人性。
苏建伟渐渐收敛了神色,露出为难,他要上班,工作非常忙,加上晚育,小孩还小,家里一堆事情。
江翌没劝说,他打开酒精灯,用打火器点燃,拿过拔罐器。
他用止血钳夹了块酒精球,放在酒精灯下点燃,将罐体朝下,随后将酒精球放入罐体,轻轻摇晃几秒,快速取出,将罐体扣在施术部位,形成的负压让罐体稳稳依附在肌肤上。
苏建伟最终说:“我们家远,得回去商量商量怎么办。”
话落,他再次向江翌道谢,随后离去。
众人见苏建伟离开,一阵惋惜,他们也有子女,明白其中难处,好些老人选择来江良看病,就是因为便宜。
二十块钱能抵一阵,好受点了就不用去医院,不用给子女带来麻烦。
但谁不怕死呢?养育子女一辈子,在生病最脆弱的时候,得不到全身心的呵护,任谁都会难过。
正在拔罐的老奶奶原先还觉得江翌医术可能不如江良,现在相信江翌得很,生怕江翌给她治疗不到位。
听说江翌是把脉诊断出来的脑梗,还让江翌帮她把把脉。
听江翌说她除了腰有退化性脱落症,身体没啥大毛病,她整个人都精神了好几分。
到了这个岁数,就属医生说的话最管用!
江翌给老奶奶拔好罐,正准备针灸,苏建伟扶着苏老太太进来了:“江小兄弟,你今天就先帮我妈治疗,一会我们回去再商量商量,和你约个特定时间,我们再轮流送她过来。”
因为每天都要治疗,是长时间性,他们路途远,一定要确保江翌有时间。
“稍等一会。”江翌正在施针。
林茜拿着凳子过去,放在苏建伟和苏老太太面前:“您先坐,要不要喝点水,刚煮了药茶。”
她说着,又去倒了药茶。
不仅给工人倒了,还给每一个病患都倒了一杯。
江家爷孙就是闷葫芦,对于人情世故那是半分不懂,更别提会给病患准备茶,无论多热,一口水都没得喝,因为他们也不喝。
林茜这个行为,就很贴心了。
她给大家倒了之后,又洗了两个杯子,倒给江良和江翌。
江良正在敷药,那位病患是老熟人,她看向正在忙碌的林茜,压低声音问:“江大夫,那是你孙媳妇儿啊?”
闻言,江良难得一笑,也没反驳。
那位病患又道:“挺好的小姑娘,和你家孙子般配!”
一个多言,一个沉闷,互补得很。
江良都不知道江翌什么时候这么熟练拔罐和针灸,施针的时候,手一点都不抖。
干脆利落。
治疗腰椎的那位老奶奶和苏老太太这段时间都要治疗,一个和江翌约在早上,一个约在下午。
苏建伟没空每天都送苏老太太过来治疗,就雇了个司机,每天接送。
苏老太太并不知道自己在医院检查出脑内有淤血,以为就是简单治疗老年病,许是也有了些效果,每天都笑呵呵来见江翌。
小县城地方不大,江良从事医馆许久,有了一定名气,江翌给苏老太太把脉诊断出脑梗,又得到印证,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一时间,名气就传来了。
江翌的理疗室还没装修好,就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不仅有上了年纪的人,居然也有年轻人想来让他按摩理疗。
一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有时候甚至要同时接诊三个病患。
苏老太太和那个老奶奶都庆幸自己约上了时间,不然都排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