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亲政之时,各地反叛连绵不断。为了安抚汉人,本就对汉学颇有兴趣的顺治帝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编修各种书籍,并设立乡约寻觅有德有才的生员和乡绅,为百姓讲解六谕圣言,四书五经,并分季度择优入京讲学。

而徐化溥便是其中一人。

康熙依稀记得他曾跟随在汗阿玛身边,见过几位讲学之人,没想到居然会在千里之外遇见故人。

康熙恍然,又忍不住喟叹一声:“徐先生这是回了家乡?玉米也是你寻觅出来的?”

意外的是,徐化溥否定了康熙的猜测。

他摇了摇头:“此物在别的地方也已种植多年,学生也是沿途游学到四川时偶然得获,据说甘肃河南等地也多有种植,品种不一,产量不同。学生归田以后,见年景不佳便将玉米送给村里乡民,供众人种植食用,二十几年以来便有了眼下的光景。”

徐化溥坦率直白,并未将功劳加于自身的意思。

康熙眼神闪烁,久久叹道:“先生大义。”

若按照徐化溥所说,玉米产量高且多地都可以种植,一旦推广开来定然是利民利国之事。

而身为推广此物的徐化溥自然也是功臣,流芳百年,永记史册都有可能。面对诱惑的徐化溥依然能自持己身,让康熙心生敬佩,态度更是比先前要和善许多。他拉着徐化溥到桌前落座,细细询问起玉米的种植方法,适宜地区,以及不同品种的产量。太子竖耳倾听,神色认真。

四阿哥垂头思考,暗暗与梦境中所知道的内容做对比。

梦境里的玉米,和这里所种的玉米品种略有差异,曹家据说种出亩产500斤的玉米,只是待梦境里的他上位以后重启发现其中记录有夸大嫌疑,实际平均产量只有400斤上下,可以比起亩产平均只有100斤的小麦、大豆和谷子,玉米的数量已是惊骇绝伦。

而眼前的徐化溥则拿出书册,细细说着数据。从他的描述来说,此地的玉米品种亩产也足有300斤以上,最重要的是:“存储玉米后,玉米芯和杆子还能榨汁,熬煮成糖,剩下的残渣还能用于喂猪养鸡,亦或是作为肥料再次埋入土中……”

在徐化溥的描述中,玉米竟是从头到脚都能被用上,让康熙光是听着便忍不住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