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大寿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力的成的,为了展示荣国府的底蕴,贾赦几乎跑遍了全京城,亲自送帖,不只是四王八公之家,就连远嫁到苏州的贾敏也没忘记,特意让林之孝亲自跑上一趟苏州,即使贾敏不便回京,好歹也让人送上一份寿礼,让老太太欢喜欢喜。

这期间他也不忘带上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毕竟机会难得,让孩子们知道荣国府究竟有那些亲友,总不能出了门之后,连人都不认得,那天逛楼子时一言不和打了架,这才发现对方是表兄吧。

(别怀疑,贾赦就干过这种事。)

再则,虽说早了点,但这也是训练一下几个孩子的待人接物,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点可说是他们这等子人必备的能力。

三人跟着贾赦一起走亲访友,贾兰和贾宝玉这般不明白的也就罢了,但贾环对于贾赦的佩服当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注一),原因无它,贾赦这嘴皮子着实太厉害了。

前一刻可以把人气的想当场去势(给贾赦去势),下一秒,又能把人给哄的破涕为笑,恨不得烧黄纸,拜把子,这份让人变脸的功夫,看的贾环目瞪口呆,要是他当年有这份嘴皮子功夫,他也不会要点研究经费都要的这么辛苦。

贾赦这把年纪了,一个人是真欣赏还是假欣赏自然瞧得出来,难得有贾环这么一个懂得欣赏他,而不是觉得他胡闹的人,贾赦得意笑道:“我这嘴皮子功夫可是跟你们曾祖父学来的。”

因为是长孙,贾赦一出生便送到了贾源夫妇的房中,由祖父母亲自养活,他那一身本事也是跟着祖父学来的。虽说久不动手,这手上的功夫有些差了,但要论嘴皮子功夫,他自认第二,全京城没人敢认第一。

贾源当年能够从区区一个小兵混到荣国公,除了手上有几分真本事,长的好看,加了不少印像分之外,这嘴皮子的功夫也帮了不少。

贾赦叹道:“当年你们祖父就是对老二疼惜太过,不愿让他被俗事缠身,让他专心读书,旁的人情义理都不曾教过,结果养了老二一副不懂事的性子,你们几个以后万万不能学他。”

他提点道: "身在官场,要嘛就是能力高,高到旁人都吞不了功劳;再不就是背景要强,强到没人敢得罪;最不济至少也得得嘴皮子得好,人际关系好了,办事也轻便些,所谓事半功倍便是这个道理。

偏生老二这三项都没有,嘴巴还臭,平白得罪了不少人,白瞎了老头子当年给他求回来的官职。”

说到最后,贾赦颇有几分惋惜,这人情是用一点少一点,当年为了给贾政求个官,可说是把老头子这一辈子在圣上跟前攒下的人情全用上了,就果就培养出了老二这么一个不通俗物的东西,着实浪费。

贾环闻言,若有所思。

他以往虽然知道自己是皇孙,但毕竟不知道亲爹娘是谁,对自己的身份也没多大的感觉,久而久之,也下意识的忽略了自个身份,先前知道自个的亲爹娘时,固然心情复杂的很,另外一方面也有几分慌乱。

眼下的大晋朝虽然不是记忆中的清朝,但也有几分借镜之处,再加上大老爷所透露出来的口风,若他猜的不错,只怕将来继位的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便宜生父。

皇家可不是普通人家,岂会轻易的认儿子,这年代又没有dna可以检验,想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可说是干难万难,在他看来,他最好的情况也不过就是被认做义子罢了。

所谓虎毒不食子,便宜生父在世时,无论认不认子,想来待他也是帮衬着多,但如果兄弟继位之后……这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想想乾隆朝有名的荒唐王爷,除了他自个的喜好之外,其中又有多少是被乾隆所逼的呢?连一起长大的兄弟都是如此,更别提他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兄弟了,他若想好好的活,活的像个人,便少不得得打算一番。

论背景,再强的背景也强不过皇家,贾赦的嘴皮子他心知自己这辈子是学不会了,要他像那位荒唐王爷一般,弯下腰来讨好那位便宜兄弟,他也做不到,可这能力吗……

贾环默默沉吟,论植物学,在这时代他认了第二,绝对没人敢认第一,等他把那些高产作物弄出来之后,看谁还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来要他的命!

且不说贾环想着要怎么把后世的高产作物给复制出来,另外一方面,即然要办大寿,这客人上门,总得好酒好菜、大鱼大肉的招呼着吧。

再加上一些宾客的特殊禁忌,如镇国公府上上下下不食牛肉,连牛乳都不肯用了;北静老王妃吃着长斋,酒肉断是不可以上,这里头方方面面都要顾到……等事,王熙凤忙的脚不沾地的,委实是忙不过来了,便委婉的求一求老太君,是否让李纨也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