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不打扰嫡姐养月子为先。
说完,像是怕贵妃怪罪似的,她还小小声补充了句:“非是奴婢怠慢。而是此番留下,原也是为了伺候德妃娘娘月子。自然得忙活完分内事,再言其他。便今早,奴婢也给德妃娘娘准备好了红枣枸杞粥与灌汤小笼包。”
皇贵妃:……
都有点恍惚,拿捏不准这姑娘到底是装傻还是真傻了。
唯独确定傻人有傻福,她这处处不忘亲姐,一切以亲姐为先的做派深得皇太后的心。觉得她像自家妹子淑惠太妃,还将手上的沉香十八子赏给了她。
淑宁忙不迭行礼,张口就是一串流利的蒙古话:“奴婢不才,怎敢要太后娘娘贴身爱物?”
太后果然大喜:“呀,你这丫头还懂蒙古话?”
“回太后的话,不敢说懂,只略知一二。”
随父抬旗后,婚嫁事就掌握在帝王一念之间。淑宁无法主观改变,只能努力适应。汉家诗赋与蒙古话都努力掌握些,被指到哪儿都至少别在言语交流上有障碍。
如今这点子小心思不就起了大作用么?
得知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话后,太后大喜,对她好一番夸赞不算。
还嘱她若有空,就辛苦她多给太皇太后做几道美味、新巧又开胃的膳食。只要不浪费,便奢华些也无妨。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辛苦多年,辅佐两代帝王。有功劳也有苦劳,多享受些个也是天经地义云云。
淑宁下意识地抬头瞧了瞧太皇太后,见她面上并无不虞后,才忙不迭答应下来:“有机会为太皇太后效劳,乃奴婢三生有幸,哪敢当太后娘娘一句辛苦?”
上位者的饮食喜好乃是禁忌,为免暴露偏好给歹人可乘之机,甚至一般食不过三筷。
淑宁也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