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在陇西建立新政权,正是用人之际。宋镜敛被封帝师,除教导小皇帝外,总领学宫建设,吸纳各地学子,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曹木匠得墨氏真传,墨家人也许了他做这门营生,故此被赵珩招揽,入军备处,造军用器械。靳大夫则应召入太医院,偶尔也和赵珩学一学医术。
当年在大月山上有功者,皆被赵珩纳入新朝廷效力,用人不拘出身,不问门庭,只要品行端正且有能力者,均被授官。此外赵珩又命各地城守张榜,鼓励天下大才者入西北,一时间都督府门庭若市。
起初赵珩还不适应处理朝政,不过好在有大月山上打下的基础,又有宋镜敛从旁指点,忙乱几日后便已驾轻就熟。宋镜敛连连点头,暗赞其天赋异禀。
宋镜敛这人痴迷公务,若有想法必要和人说个痛快才行。这日和赵珩论起西北经济一事,没察觉竟说到了天黑。
赵珩心里有些难耐,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宋大人,今日天色已晚,余下的不如明日再详谈,我也好仔细揣摩大人所提之建议。”
宋镜敛正在兴头上,话没叫他说痛快不免有两分抑郁,忍不住嘟囔一句:“摄政王虽有天赋,可瞧着不大勤勉呀。”
方野耳尖,听他这么说,忙瞪圆了眼睛,替自家大公子打抱不平:“宋大人此言差矣,我家王爷昏睡一年之久,身体尚虚,自然要多休息才行。”
“哎呦!”宋镜敛一听猛一拍脑门,一脸懊恼:“瞧我,竟将此事忽略了。”说着他又瞪了眼方野:“你也不早提醒我,若因我之过而让摄政王贵体欠安,那可是天大的罪过呀。”
方野见宋镜敛开始自责,不由觉得自己刚才那话说的有些重了,忙找补道:“王爷也是念着宋大人年事已高,不忍大人太过操劳,大人亦能体恤王爷,王爷心里必定高兴,大人切莫自责。”
也不知道那老大人听没听进去,反正方野怎么看都觉得宋大人连背影都透着几分歉疚……
而说要仔细揣摩宋镜敛提议的赵珩,这会儿正琢磨着另一桩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