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见势差不多了,拔高声音道:“大夫已在赶来的路上,家家户户但有中毒者,明日一早送至原州城城守府前院,按序行针领药。”
百姓齐声高呼:“多谢赵都督!”
一旁的方野喝道:“我家都督是大周先皇下旨亲封的摄政王,辅佐陛下,治国安民。行辕设在原州城,不日将迎陛下亲临。尔等再有敢言大周亡国,欲投楚氏者,必以谋反罪论处,杀无赦!”
陇西脱离大周太久了,才收复失地大周又经内乱,这世道能活着就不易了,百姓们心中哪里还有多少家国情怀。
“……当初杨氏降的快,陇西百姓也未经战乱,刀没砍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不知道战争带来的痛,便也无从知道天下人盼太平久矣。”宋镜敛叹了口气。
赵珩就道:“翰林学宫有诸多学子跟随宋大人而来,我想在陇西建一方书院,宋大人多讲些课,也让学子们多在街市上走动走动,文风盛了,人心自然凝聚。我欲辅佐宸儿问鼎天下,必先安民。当初从杨氏抄了不少好书,我都叫阿琰收藏起来了,若有得用的,宋大人自去问阿琰借用便是。”
宋镜敛是姬元煦的老师,自然知道元煦有很多想法都是受赵珩的启发影响,若说承继隐太子思想的人,赵珩才是最好的人选。不止因为他是隐太子的遗孤,更因为他的思想还有他处事的果决态度。太子殿下做的的确不错,但相比眼前的青年还是少了些气魄和手腕。
“老臣这就着手安排。”
高良已经开始带人修缮行辕了,只是还未整饬完全,赵珩便住在都督府。
陇西局势紧张,赵珩率先遣军奔袭而来,裴林保护宸儿一行人慢行,五日后方到,也随赵珩一起在都督府安置。
宸儿依依不舍的和表弟告了别,让赵琰哭笑不得:“又不是见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