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地方官员所上的关于黄河治理的折子给了康熙灵感,此次的策论便是关于黄河之患治还是不治的时务策,若治,则如何治?若不治,则何故不治?

各位贡士们奋笔疾书,而康熙则召来了梁九功问李蟠乃是何人。

康熙能事先知道李蟠,盖因为弘晖前几日在养心殿时的无心之举。

前几日,养心殿。

康熙看着弘晖的书法不住地点头,“笔酣墨饱,较之前进步良多!”

弘晖听到后眼珠一转,连忙将自己当日从众位学子中找到了一张上佳大字的事情说给了康熙听,同时不可避免的提到了李蟠的名字,于是康熙在心里便对李蟠这个人产生了些兴趣。

待梁九功给康熙指了指李蟠的方向后,康熙饶有兴趣的走了下来,侧着身去看各个贡士的答题情况。

有些心理素质稍微差些的贡士在康熙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拿着笔的手都开始发抖,写出来的字也歪歪扭扭的。而李蟠不同,康熙特地在李蟠身边驻足了一会儿,李蟠似是感受不到康熙的存在似的,仍然笔走龙蛇的答题。

康熙瞄了几眼李蟠的字迹,果然是好字!康熙心里默默的想着。

殿试结束后的第三日,朱轼等人才将拟定的前十名的考卷呈给康熙,康熙一眼便看到了李蟠熟悉的字迹。

“先念这份。”康熙示意道。

读卷官连忙拿出李蟠的考卷,开口朗读道:“

臣对臣闻,黄河水患乃我朝重要之隐患,当积极治理。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纵览各朝,疏堵之策实为上策,然如何疏堵,则要灵活变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