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频繁,是常家公然逼迫皇帝,要自家姑娘与大皇子和离。

常家的调动最大。

然后,阎襄落马,很多依附他生存的,也宛如下饺子似的,纷纷落水。

前面,阎佩瑜帮太子笼络人手,事情可以说是很顺利。

甚至,也把司家的不少人安插进来了。

然而——

事情也就算是完成了个七成,皇帝突然下旨,将原本的吏部尚书与户部对调!

这一来一往,太子后面的事就很不方便了。

应采澜明白了:“我刚刚就在想呢,皇帝是不是对太子也有了防范啊?”

“你呀你!”阎佩瑜是又无奈又宠溺,伸手掐了掐她的脸皮,道:“什么话你都敢说!聪明是好事,但看破不说破,才是与人为善之本!”

不管是太子也好、阎佩瑜也罢,他们都很明白:皇帝在防着太子、甚至在削弱太子的羽翼!

尤其是——

三皇子刚刚起了个苗头,吏部尚书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收入他的囊中了!

朝堂上的博弈,应采澜不懂。

但她很明白:“历史上,被自己的儿子干掉的皇帝,也并不是没有。”

她与人为善?还是拉倒吧!

太子虽然已经是储君,但还是要屈服于皇帝之下。

谁能保证这太子,不会想着干掉自己,好早点上位呢?

皇帝防着儿子,很正常的!

阎佩瑜瞪着她,道:“你这嘴巴,就不能悠着点儿?”

应采澜笑了笑:“这里又没有别人!我说话也很小声呀,外面听不清吧?我也就跟你说,出去我可不敢讨论这种事。”

别说古代皇权集中制了,就是现代……

呵呵,舆论控制下,想在网上说点郭嘉元首什么,那名字可能都是敏感词、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