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最精锐的美军第七军作为核心力量,主动与德军接战。
同时命令第五军、第三十军策应,第一军攻击卡昂地区的港口。
虽然盟军还在源源不断地踏上法兰西的土地,但是登陆一个多星期后进展颇为不顺,造成了部队军心士气的下滑。
英军、加拿大军队、美军相互推诿扯皮,互相抱怨彼此不尽心竭力,等着摘果子。
本首发站点为:
艾森豪威尔苦心经营起来的盟军精诚团结的内部氛围渐渐在攻击受阻的推诿扯皮中被打破。
华盛顿方面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
所有人都希望此次对战能够扭转颓败的战局,让盟军百万大军顺利向欧洲大陆挺进。
。。。
东线的莫德尔元帅已经带领主力部队撤离了基辅,他留下第八军的两个步兵师留守基辅,与渡过第聂伯河的苏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巷战。
基辅这座城市早已经在苏德双方的多次争夺中变成废墟了,原本200万人的大都市变成了东欧平原上的一块破抹布。
但是这块破抹布仍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政治意义、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集团军群的指挥部从基辅转移到了靠近波澜的利沃夫。
剩下的第四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的部队驻守在西乌克兰的各大城市和各个交通要道。
他们的东面是势如破竹的、浩浩荡荡的布尔什维克人钢铁洪流,西面是暴动四起、混乱异常的波澜。
中央集团军群夹在两者之间,辗转腾挪都十分困难。
莫德尔元帅已经嗅到了第三帝国失败的气息,但是作为一个普鲁士传统军人,他不可能当逃兵,会服从元首的命令战斗到最后一刻。
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莫德尔元帅没有去幻想万物复苏的盛大场景,他只求气温高一点,再高一点。
这样一来脚下的大地就会解冻、冰雪就会消融,道路将变得泥泞不堪,苏军的t34洪流无法肆意在东欧平原上驰骋。
等到泥泞过去,波澜地区的暴动应该平息下来了,那时局势又将大不同。
他算是体会到了布尔什维个人期待冰雪时的心情了。
大批红军顺利渡过第聂伯河之后,作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朱可夫的心情一直很不错。
这样的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中夏装甲集团军进入布加勒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