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北方联军

等燕绥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已经雷厉风行地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曹宪、曹节分别许给了公孙度的两个儿子,不日举行大婚。,已经不认可家族的荣光,而是要靠自身实力来参加公平公正的考试。

官场上按资排辈的风气虽然没有消失,但在重要的官职上绝不会出现沽名钓誉之徒。像从前一样,只要凭借祖辈的荫蔽,稍微运作一下推荐信和名声就能得到高官的世家子弟好处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些老臣们痛心疾首地看着被燕绥深耕的豫州,当地的大家族全部都小心谨慎做人,子弟们各个努力去考试,甚至还有去学“旁门左道”的工匠手艺,以能工巧匠身份为官的。他们的家族子弟也不再认可家族荣光,还都觉得底气都是自己赚的,这不是典型的数典忘祖么!

“明眼人都看得出汉室气数已尽,那真假天子和旁系妄想上位之争,都只是中原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诸葛亮稚嫩的脸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淡淡从容,他喝了一口茶水,不紧不慢强调道:

“主公的革命成果,从百姓到官员,上上下下都誓死相护,联军即使人数众多,却毫无信仰,到了阵前,也不过是纸老虎。”

中原百姓哪个想回到以前朝不保夕的生活,谁都想守卫日常的平淡幸福。所谓的保皇派大家族、宗贼和乡霸,也都湮灭在了豫州的大发展之中。

“张郃、许褚已经将战线推到了冀州境内,同袁绍、曹操、公孙瓒相持。现在战场上两军在堡垒对阵,僵持不下。北方这般联合,很可能会在后方搞事情。”

“豫州当然如铁桶一般,不会出现岔子。其实主公在荆州的基础也打得很稳,扬州经过瘟疫、交州经过巡察,也都很安分。”众人分析说:

“徐州有主公坐镇,奉孝他们也去了,出不了乱子,我们防止内部被人渗透的重点当在兖州。”

虽然有黄承彦、张邈和郭图为兖州别驾,还有关羽、张辽带兵把守兖州。但兖州这个地方刺头比较多,名士们的家族各有打算,不好被管理。

“应该把兖州上上下下梳理一遍了,我们不妨建议主公让审计署彻查。”

“不过,那必有人狗急跳墙,同敌人暗中通气。”

戏志才笑道:“那不正有了清理的理由?我们现在可不缺管理人才了。”

燕绥自然没什么异议,在建设徐州、安抚百姓的期间,燕绥还遭到了好几拨刺杀。有的是陶谦遗留下来的丹阳军、有的是当地大族派出的刺客,更多的则是远道而来,是受王允、曹操一帮自诩为正义一派的臣子派出来“扫除逆贼”的。

“这些保皇派,真的是天真……”郭嘉都被这些老臣蠢哭了:难道除了主公后,汉室就能复兴么?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已非简单的皇位之争了,而是天下变革之争。保守世家派在这场革新之中后知后觉,在已经茁壮成长的革新派面前,已经显得势单力薄。

但不代表他们就会放弃,毕竟夺人利益,犹如杀人父母。而且这利益还关系到了子孙后代,关系到了他们世家代代的稳固。

暗潮汹涌下

,世家豪族人心浮动。就连本想偏安一隅的益州刘璋也派出来了使者来豫州试探虚实。郭嘉平静地将文书分类▃,然后呈给燕绥看。

并州到豫州的运矿之路接连被袭击,统兵众多的黑山黄巾军无动于衷,放任袁绍和公孙瓒的骑兵在境内军事活动。谋士们不会心存侥幸,只会按照最坏的情形打算。

这几年黑山军首领张燕,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规模逐渐壮,号称百万黑山军。袁绍自从在北方扎根下来,就一直仇恨夺粮夺人的黑山军,曾经与他们在常山郡激战,双方都不能取胜。眼看着无力剿灭,袁绍便去讲和,言之凿凿要上表朝廷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命其同自己一同平叛不听朝廷号令、四处出击的燕绥。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正统朝廷,已经无人在意了。反正袁绍讲和了,张燕也觉得没必要和袁绍斗下去,对方都给自己一座城池享受了,那想借用兵力就拿去吧。反正他待如亲兄弟的嫡系就百余人,其他的被袁绍拿去做炮灰他是一点都不介意。

郭嘉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的个性,但在这多事之秋对各类信息的把控紧了起来,不想放过蛛丝马迹。而且,还得和陈宫、周瑜、法正、陈登、良玉一起准备徐州大考。于是罕见地,郭嘉在徐州加起了班儿。连懒散的郭嘉都卷起来了,周瑜和法正等人只能更卷。

一时间,燕绥发现自己成了最闲的那个人,连找人一起逛街和下乡给百姓送温暖都找不到了。

按理说,搜刮了无数能人异士给自己效劳的主公已经可以躺平了。但太闲了,燕绥就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比如,谋士将军们都被俗物缠住了手脚,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的燕绥便决定“体贴的”和众人谈谈心,主打一个你们最近解决不了的烦恼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