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那日,长安城里连宵禁都解了,昭昭称病推了所有相邀她赏灯的请帖,低调的带着人从侧门出府。
已经入了夜,到处的房檐门廊上都已经点了灯,到处热闹的很。昭昭一行人隐在人群里,也并不算显眼。
青眉边走边解释道:“长安每年都会在洗水河畔办一场灯会,长安城百姓,不拘身份高低,只要参加花灯比赛,拿了头名,上元节那日,长安各处都会挂上他做的花灯,还会呈入宫,让宫贵主们赏玩。”
“所以,每年的长安灯会都是一场不小的盛事。”
不止是长安的各路商贩,就连勋贵世家,都愿意让家奴做几盏花灯参加灯会。是以年年都有各种巧思出彩的花灯看,不参加灯会的百姓也乐得在今日到处赏灯,也会买上些喜欢的花灯放着等上元节那日用。
昭昭花了不少时间,才终于走到慈姑庵的孩子们展示花灯的地方,地方有些偏僻,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一群小孩儿正在将花灯挂在枝桠上。
是个十二三岁年级的小姑娘带着几个年岁小些的娃娃们在此摆灯。
那日在慈姑庵,就是这个小姑娘手带着两个比她还小的女娃娃,手脚麻利的做出了所有人的午膳,昭昭还记得她,便唤了她的名字,“七巧。”
叫做七巧的姑娘,惊喜的看着她,“郡主,您来了。”
小娃娃们也都走到她跟前,乖巧的同她行礼。
昭昭一笑,“出门在外,你们叫我一声姐姐就好。”
七巧机灵的很,带着孩子们甜甜的喊着姐姐,又请昭昭看她们做的花灯。
这些花灯用的材料寻常,做工却很精细,做骨架所用竹条和树枝打磨的光滑无比,罩灯用的宣纸上绘着玉兔、花猫等图案。
昭昭提起一盏灯夸道:“真不错,这些都是你们做的吗?”
七巧秀气的小脸,变得通红,“我们不会画画,灯上的图案是请普渡庵的师姐们画的。”
普渡庵的比丘尼们,都是出家人,今夜自是不会来灯会,不过她们会帮着慈姑庵的娃娃们在花灯上画些图案,这样也能卖个好价钱,贴补慈姑庵的花销。
忽而,七巧从一旁的背篓,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盏花灯来,这盏灯一看便和其它的不同,她毫不犹豫地就将花灯递向昭昭,“姐姐,这盏灯送给您。”
这是一盏用荔枝木做骨架,用洁白的丝绢做灯罩,丝绢上又绘了嫦娥奔月图的花灯,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功夫制成的。
昭昭没收下,她温和道:“我不能收下它,你不如将它拿去参加灯会比赛,我想肯定能拿个不错的名次,听说只要参赛,就算不能拿个好名次,也都能卖出个好价钱呢。”
七巧仰着头看向她,认真道:“您是慈姑庵的恩人,这一盏灯还请您收下。”
她们的身侧,有一道温和低沉的男声响起,“郡主不妨收下。”
娃娃们惊喜的奔向了来人,“岳大哥!”
昭昭也转过了身,她冲着来人笑了笑,对方像是没料到她会如此,怔然了一瞬也露出了浅浅笑意。
今夜洗水河畔,不乏有情人携手同游,倒有些提前过了上元节的意思。
子桑羽原是默不作声带人跟在身后,此刻见状,他叹了口气,拉着自个儿妹妹,又低声唤了身旁的青眉,一行人便默契的离远了些。
就连那群孩子,也在七巧将花灯塞进了昭昭手后,跑去继续布置她们的花灯。
二人之外仿佛多了一层结界,将外头的热闹隔绝在外。
片刻之后,昭昭开了口,“听闻北镇抚司近来连日在审一桩公案,岳大人今夜怎么有空出来赏灯?”
岳长翎略有惊讶,“郡主也知道此事?”
北镇抚司五日前,捉拿并州刺史入长安,还在连日审问。
昭昭不过是听了一耳朵,“略有耳闻,听说并州刺史贪污了军饷,数额颇丰。”
子桑采在一旁等的有些无聊,干脆用凉州话同子桑羽说起了闲话,“哥,主子同岳大人真有缘,竟有碰巧遇上了。”她想,这位岳大人定然就是主子要找的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