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萦想了想,就道:“三姐姐是咱们这一房的长女,阿娘定不会委屈姐姐的。”
这话倒也不是安慰,余姨娘在陈氏跟前一直懂得伏低做小,三姑娘行事也还算孝顺知礼。陈氏不论是看在她们母女俩人老实本分的份上,还是为了她们这一房的面子都不会让三姑娘胡乱嫁出去。总得找个面子底子硬实的才行。
对季萦的话,三姑娘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确实对她的亲事还算上心,挑选的几家郎君也还算上进,只是她心里始终记得上次去肃王府时见识过的富贵。
母亲给她挑的大都是嫡子,有了这样的身份家境上自然就有些不尽人如意。这样的人选,她姨娘听了不知道多高兴,但她心里却是有些排斥的。
姨娘总告诉她只要夫婿有上进心,她陪着熬上几年就有后福了。但她自小就是锦衣玉食的长大,又哪里能吃得了家贫的苦头。寻常人家的日子她是知道的,为了过日子一盘肉一件衣裳都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再说她便是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为夫家劳心劳力,可自古男儿多薄幸。谁又能保证等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而他发达的那一日还能想起自己为他付出的呢?
诗文里不是总唱悔教夫婿觅封侯么?自己是庶出,娘家又没有个得力的亲兄弟,将来多半也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同为一家姐妹,日后六妹妹享受王府富贵,日日呼奴唤婢,山珍海味,而自己却要为柴米油盐费心思算计,这样的日子她如何能忍受。
默默下定决心,三姑娘就似是为难的开口道:“母亲对我的好我是知道的。只是六妹妹,姐姐与你说句实话,我不求日后的夫婿能出息的如何有权有势,但却也受不得家徒四壁。在家里我虽是庶出,但母亲却从未亏待过我,吃住行卧样样都是好的。我真怕日后嫁个薄祚寒门,吃苦受累不说,怕就怕遇上个薄幸之人。”
她这样一说,季萦瞬间就懂了。她想了想安慰三姑娘道:“母亲一向心疼三姐姐,想来也是舍不得三姐姐吃苦受累的。”
三姑娘没想到季萦答应的这般轻松,丝毫没有拿捏的意思。她就感激的对季萦道:“有六妹妹这句话我就安心多了。”
送了三姑娘出门,季萦难得有些沉默!。
香芸见了就道:“三姑娘找姑娘可是有什么难办的事,若是为难姑娘何不拒了她呢?”
季萦刚才也不过是心里有些感慨罢了,她道:“到底是一家子姐妹,她既求到我这里来了我又怎能真的视而不见。”
三姑娘所有的心思都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嫁个好人家。虽心里有些自己的小算计,但也无伤大雅。哪个人心里没有算计呢,只要不是像四姑娘那样自私自利的将一家子姐妹推到坑里去,季萦是不介意帮她一把的。
她估摸了下时辰,想着这会儿陈氏应该有空,就带着香芸去了世安院。
世安院。
季萦将三姑娘的意思说了后,陈氏就不悦道:“到底是个没出息的,眼界只有芝麻大点,只看到眼前怎么不想想日后。枉费我为她费的心思了。”她虽给三姑娘相看的都是贫家子,但才学品性都是不错的,三姑娘将来嫁过去即便不会大富大贵,但有娘家的撑腰,安稳一生也是能达到的。
季萦倒是有些理解三姑娘,她道:“阿娘,各人选择不同罢了。有人为了日后的富贵会忍辱负重,也有人只想享受当下。三姐姐在家里养的娇,日后嫁到别人家不想吃苦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