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

从大周开始 混乱不堪 1289 字 2022-11-27

难道就凭着他们伺候过前两代侯爷?

但凡是有点脑子的?都知道现如今该怎么做。

··············

时间过得飞快,流逝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转眼便到了永安三年的七月?兜兜转转?朝堂之上又陆陆续续的吵了好几个月,双方才各退一步,同意将先舒王称为皇考。

曹太后及太后一党的官员们一开始依旧是不情不愿,说什么这世上哪有一子双父的道理,永安帝既然已经做了元祐帝和曹太后的继子,那先舒王便只是区区一个舒王罢了,没有追封的资格。

若是按照礼法,曹太后和太后一党的官员们可没有半点错漏的地方,反倒是永安帝,想将先舒王称为皇考一事,引来了朝中诸多文官的不满。

可耐不住永安帝在这件事情上面不愿退让半分,永安帝终究是皇帝,而且韩大相公和六部的尚书为了早日结束这场争论,便不约而同的都选择站在永安帝那边。

朝中超过大半的朝臣都倒向了永安帝,曹太后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选择妥协。

可就是因为这么一个称呼,就让原本便有些许不和的官家和太后彻底分道扬镳,经过这一次先舒王的称号事件之后,朝中各方势力正式分裂成两个党派。

以韩大相公为首的新帝一党,包括禹州一系的人马,朝中不少勋贵之家的武将们,还有少数的文臣。

而以都察院为首太后一党,则多是文官,而且还多是那种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文官,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先帝留下来的老臣。

而永安帝先前费尽心思,在元祐帝面前端汤喂药,贴身照顾病重的元祐帝将近一个多月而建立起来的孝子贤孙的形象,也彻底的崩塌。

皇考虽并不是皇室专用,只是泛指德行兼备的父祖而已。

可永安帝的身份却又不同。

按照礼法,永安帝是元祐帝的曹太后的继子,那元祐帝和曹太后便是永安的父亲和母亲,而先舒王,永安帝最多唤其一声皇伯。

可现在呢,永安帝却要称先舒王为皇考,真如曹太后一系的官员拿来揶揄永安帝的那句话,这世上哪有一子双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