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到前方的城池,要休整一天,商队做路上的补给,你打听下,周围有没有尼姑庵,把人送过去吧,到时候你也放心。”
莫小荷沉思片刻,最后给了建议,前方的铭城是一座花城,盛产蜂蜜,还有很多其他城池没有的蔬果,和顾峥来的时候走了岔道,把铭城错过去了。
自从知道要收养两个小娃,冯氏更上心,早上会多煮出来鸡蛋,给两个小的,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全给了他们,妇人看着,默默擦眼泪,却很是欣慰。
两天后,一切告于段落,或许是娃还小,不明白什么是分别的含义,跟着冯氏,开始哭闹几天,就被新奇的小玩意吸引了注意力,乐滋滋跟着上路了。
走之前,莫小荷给尼姑庵添了十两银子的香火钱,冯氏也添了银子,拜托庵主,若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托人送个信,他们夫妻一定带着娃来送妇人最后一程。
“小荷姐姐,你在画画吗?”
冯氏给两个娃洗得干干净净,比最开始面黄肌瘦的模样好多了,狗娃是哥哥,才四岁半,春妮三岁,老老实实地坐在马车上,两个小娃不太闹,看人的目光有些躲闪,很羞涩。
“是啊,在画小狗。”
路上多了两个小娃,莫小荷又找到新乐趣,她印象里,小娃就是爱哭闹,把人烦的不行,这一对兄妹完全颠覆她的认知。
“狗娃,春泥,你们饿不饿?”
莫小荷洗过手,从小筐子拿出来两个青苹果,就是这边的品种,看起来青色,却非常甜。她有耐心地削皮,切成小块,让兄妹俩分着吃。
以后,她也会有娃,她希望自己一次性能生出龙凤胎,儿女双全,就少遭一次罪。在马车上,闲来无事,她就画着小娃衣服的图样,让心灵手巧的冯氏,给两个小的做一套兄妹装,穿出去,吸引人的眼球。
第146章 学做衣
一路上多了两个懂事的小娃,不但没有给行程带来负担,反倒多了不少有意思的事。白日赶路,只要冯氏不忙着做饭,莫小荷就把人请到自己的马车上,和冯氏一起做针线。
或许是日子过的太悠闲,一切有夫君顾峥照顾她,她自己就缺了一门心思,总觉得差点什么,出门十几天才发现,自己吃喝睡,每天游手好闲,正经事一样没干。
已经成亲了,可莫小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生活常识和窍门一知半解,她兴致勃勃地给两个小娃做衣衫,才发现自己最基本的裁剪都很有难度,针线是继承原主的记忆,只是穿越这一年几乎没怎么动过,很生疏了。
冯氏看她缝袖口,收边儿不整齐,导致一边长,一边短,一脸纠结,她本想说几句,又碍于莫小荷是她东家,不太好意思。家里若是有下人,可以交给下人做,但是女子,居家过日子,多学几手总是没错。
“小荷啊,这里反了。”
看莫小荷反反复复,差点糟蹋了好布料,冯氏终于忍不住了,她抽了抽嘴角,这一幕真是荼毒眼睛,如果她不指出,莫小荷又要无限死循环,自己摸索下去。
“是啊,我说怎么有点问题。”
略微思考片刻,莫小荷这才恍然大悟,的确是她又弄反了。画图是她强项,动真格的,和纸上谈兵差不多,以前有娘李氏帮忙,而她现在成亲了,泼出去的水,不能靠李氏一辈子。
“冯婶子,这样对不对?”
靠着原主的记忆,加上自己摸索,很快,莫小荷慢慢熟悉,针脚也近乎平整。穿过来后,她最多帮娘亲烧火洗衣裳,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一般,看她细嫩的双手,就知道没怎么做过活儿。
这也不怪她,前身心气高,认为凭借自己的品貌,嫁入高门没有问题,莫景山和李氏宠着闺女,总觉得她还小,多留在家里几年,以后学来得及。
“对,小荷,看你也不像是一点不会,是很久没做,手艺生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