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商队在出城途中,遇见个运送粮米的商队。太平年间,粮米价格稳定,他们运送的陈米,也是普通的糙米,要比新米,每斤便宜两文钱。
除去大越京都,靠近南边的小城和大吴物价差不多,但是生活水平不同,同样是普通百姓,大吴人更注重享乐,有了银子必定要好吃好喝,而大越人普遍要抠省,舍不得在吃食和穿着上花钱。
两方车队同行一个时辰,直到天快黑了,运送粮米的车队才在岔路口向下,他们要找附近的村子借宿一晚,而己方选择直行,继续赶路。
夜晚的风清凉,夹杂着湿润的泥土清香,莫小荷打开车窗,看着远处的树林,晚霞,天边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马上要消失殆尽,慢慢进入黑夜。
不远处,一个妇人带着一儿一女迎面走过来,就在马车和他们擦肩而过的瞬间,妇人突然仰面栽倒,晕了过去。
“娘,娘啊,你醒醒!”
妇人的一双儿女不大,大概四五岁,还是懵懂的年纪,身上大块补丁摞着小块补丁,看着三口人,明显是日子不如意,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晕过去的妇人,脸色又黄又黑,像是常年在田间劳作,又像是病入膏肓,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莫小荷真的持有怀疑态度,她不想再大发善心,最后闹个乌龙。
“呜呜,娘!”
兄妹不知道和路人求救,只晓得大哭,二人围在妇人身边,还学着掐人中,可惜妇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什么情况,难道是碰瓷的?”
不怪莫小荷疑心,就在马车要过去的瞬间,妇人晕倒,晕倒的时间太过巧合,让她不得不怀疑。
“这样吧,你起来,别耽误咱们赶路,要多少银钱,你说,我们听听。”
莫小荷叹息一声,破财消灾,多说无益,这种单枪匹马的最不好对付,她也不是狠心人,如果只是给少量的银钱,她就当积德行善了。
然而,这句话重复好几遍,妇人仍旧没醒来。
冯氏见状,从车厢内取出一个小茶碗,倒了一杯水,顺着妇人干裂地嘴角灌进去,又帮着两兄妹一起掐人中,约莫有一刻钟,妇人才悠悠转醒。
“大妹子,咋回事?”
冯氏是个热心人,眼看天都黑了,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娃,在官道上走也不安全,前面有小村落,找一户人家借宿最好,马上伸手不见五指,一大两小,不好走夜路。
“大姐,谢谢……”
妇人眼神有些涣散,她用手摸着儿女的脸蛋,用手背帮着他们擦眼泪。
“你是不是饿了,想要吃点啥不?”
冯氏叹息一声,总得安顿好人,才能继续赶路,她主动道,“要不你们先跟着商队,前面有村落,正好顺路,给你们捎带上。”
莫小荷也是这个意思,天黑之后,荒郊野岭的,妇人带着孩子,也没个去处,她一路都在管闲事,也不差这一回了。
“两个孩子,一天没吃东西了。”
妇人说着,流下了眼泪,是她没本事,保护不了儿女,让他们跟着她一起受委屈。她家住在贸城下属一个县的村落里,去年,她男人到镇上做工,房子塌了,被埋在里面,就那么突然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