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笑道:「好,儿臣这就去办。」
对于万历皇帝这个反应,朱常洛是意料之中的。
这个时代的娱乐本就贵乏,稍微有点意思的事情,古人都能乐此不疲的玩一辈子。
就好比对对子这种咬文嚼字,讲究对仗工整的文字游戏。
也只有古人有闲情逸致能搞出一些类似「烟锁池塘柳」这样的千古绝对。
这要放在娱乐大爆炸的现代社会,谁会无聊的绞尽脑汁的想这些对子出来?
刷刷短视频,看看搞笑段子不香吗?
所以有的东西失传,成为绝唱那也是历史必然。
毕竟,时代是向前进步的。
让现在的文学大家继续创作唐诗宋词,即便是作的再好,最后还是难以于唐宋大家争辉!
这是因为文字和文化在固定的格式中,只要兴盛了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里的人,绝对是会将这种文化推至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地。
所以,后人不必妄自菲薄,只需,努力开拓着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边界,那就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
就好比现在戏班,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即便是现在有戏班,那也是比较原始的昆曲戏班,也就一两人伊伊呀呀的唱着一段故事而已。
但是,有了朱常洛推波助澜之后,现在不仅提前出现了人数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的专业戏班,还出现了专门的演奏乐队和话剧社团。
当然,这些东西和后世的京剧及其他艺术文化,还是有所不同的。
毕竟,朱常洛也不专业,他只能推着大方向去进步,至于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误差,朱常洛就没办法了。
就好比现在西山皇庄的戏班,唱的也是伊伊呀呀的,但是,根据朱常洛后世的见识去判断,他知道这个戏班的唱法,绝不属于他知晓的京剧,黄梅戏等知名戏剧唱腔。
完全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变种,至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朱常洛也不知道。
反正,只要艺术形式是那么回事就行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出现京剧这类名满天下的国粹,朱常洛也顾不了了。
毕竟,有些事物的发展真不是他能左右的。
他能做的就是推动一下,加速一下,至于加速之后,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就很难保证了。
就在朱常洛和万历皇帝闲聊的时候,前头的仪仗就已经到了魏忠贤等山海关守将及地方官员们迎驾的地方了。
魏忠贤等见到御驾的仪仗之后,他们立刻就集合到一起,远远的眺望着远处的明黄色的金龙华盖。
在这顶华盖的后面就是一驾气势不凡,尊贵无比的宽大龙撵。
这驾龙撵的大小就像是一座会移动的小房子,除了下面用于助力的车轮外,周围还有108位力士组成的轿夫团队。
这108名力士组成的轿夫团队,他们的个头统一,服饰统一,步调也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