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页

“不止。”

怎么可能只有几万斤?

陈白羽家门口有三棵龙眼树,摘了一棵树的,有九百多斤。陈白羽还收购了不少,都准备制成圆肉。

农场圆肉有片式和灯笼式的,相对来说,灯笼式的售价更高一些。陈白羽考虑了一下,决定两样都做一些。

虽然灯笼式的售价要更高一些,视觉感官也更好一些,但它对新鲜龙眼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太小的龙眼不适合做成灯笼式的。

灯笼式还是片式,在人工去壳去核的时候就会区分开来。

晒了一部分龙眼干,其他的全部还要请人去壳去核。接下来等几天,陈白羽和阿婆就带着村里的几个婶婶们给龙眼去壳去核。

为了烘圆肉,阿公还让人搭建了一个土烘炉。农场制圆肉采取的是先烘后晒的方式。

先烘是为了更好的锁住水分。

陈白羽和大家一起去壳去核,阿公则负责烘,烘好后再倒在用竹篾编织好的簸箕里晒。

“好累。手残了。”陈白羽坐在一张小木凳上,左右两边各放着一个木盆,一个木盆装着的是灯笼式的新挖龙眼肉,一个木盆装着的是片式的。

陈白羽手里还拿着一片锋利的竹片,竹片上面尖锐无比。灯笼式的圆肉是要把核挑出来,让龙眼肉保持完整。

偏式则没有这样的需要,随便怎么去,反正剩下肉就好。

“小五,累了?”小堂婶看着陈白羽笑,“去休息一会吧。”

陈白羽摇头,她怎么能让阿婆和各个婶婶在忙而自己去休息呢。陈白羽拿起洗干净的龙眼,继续。

“小五,有多少斤?”

陈白羽想了想,“十五万斤。”其实,十五万斤只是家里的,陈白羽还收购了五万多斤,都是要制成遇圆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