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陈白羽尽力乞讨,每天把自己说的凄惨,被亲生父母抛弃,身体不好,大哥为了她而被迫放弃留学的机会。

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大哭,哭得一脸的泪水鼻涕。

好不凄惨。

那个时候,乞丐不多,而且没有陈白羽这么多花样。

乞讨就是乞讨,不会像陈白羽这样煽情,所以一天下来,陈白羽三姐妹一般能收获两百多甚至三百块。

最多的一次是一千多,是一个开着小桥车的男人给的。对方隔着车窗对陈白羽说:希望你哥哥学成归来,为祖国做贡献。

当时,她连对方的面都没有见过。

是对方的司机把钱拿给她的,用报纸包裹着装在蛇皮袋里,很大一包。

陈白羽问对方姓名,说等大哥回国后会把钱还给他,但对方明显不在乎这点‘小钱’,只说希望他们好好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就走了。

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后来的那么多想法。看到乞丐不会想,是真是假的?会不会是骗人的?乞丐集团的吧?

那时候的人很可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人有难,人人伸出援手。

没有人会问,她所说的是否真实?

也没有人骂她惺惺作态,更没有人恶毒的诅咒她乞讨一辈子。

看到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动容,然后有所表示。

一分,一角,一元,两元,五元等等。

她收的不仅是钱,是善意。

要真说起来,她家三姐妹是花样乞讨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