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三更,禁中爆竹震天,烟花盛放,宣德楼上下内臣侍者皆朝皇帝跪拜山呼,声闻于外。赵佶夫人王素绚因胎动不适,今日没有入宫守夜,赵似与十三哥越王赵偲尚未婚配,而其余两位已婚亲王,申王赵佖和莘王赵俣均携夫人联翩向帝后、太后太妃贺岁。
皇后刘清菁微笑着受过两位夫人之礼,再笑对朱太妃道:“这年一过,十二哥又长一岁,不知定下哪家小娘子为夫人了么?早些迎娶入门,明年这时候,家宴便更热闹了。”
“这事我正想跟官家和太后说呢。”朱太妃道,转朝向太后,又道:“我侄女宝儿今年十六了,人很乖巧。小时候十二哥也跟她玩过,两小无猜的,看着挺般配。十二哥也挺喜欢,昨日还跟我提起她,不如请太后和官家成全……”
她话音未落,赵似便在一旁冷cha一语:“昨日是你要我娶她,我说那丫头从小就趾高气扬,整天就知道呱噪,看着碍眼。你若想让我少活几年,我是可以娶她。”
朱太妃恼火地瞪他一眼:“你上次见她时她才几岁?现在早被j□j成一位贤淑文雅的大家闺秀了!”
赵似还想反驳,朱太妃忙不迭地暗暗跺脚,朝他频使眼色,他才忍住未开口,冷冷地别过了头去。
向太后见状淡淡一笑,对朱太妃道:“太皇太后的侄孙女中,有一位叫阿洛的,太妃应该也见过,今年十七,与十二哥才貌相当,或可匹配。”
朱太妃道:“那姑娘我是见过,人有些呆,问一句才知道答半句,闷葫芦似的。十二哥也不怎么爱说话,日后两人相处,难不成就这样相对无语?”
向太后道:“先前十二哥也说过,不喜欢女子话多。阿洛出自世代簪缨之家,人品性情无可指摘,面对太妃,自不会失礼多言。”
朱太妃小家出身,对家世这点尤为敏感,此刻一听向太后提及“簪缨之家”,便有不怿之色,冷笑道:“阿洛家世倒好,出自太皇太后娘家。保不齐这姑娘也能延续这簪缨之家的贵气,日后国朝又多位高家出来的垂帘之人。”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多年,一直是赵煦的心病。朱太妃如此说显然是要挑起他对高氏的反感而否决向太后的提议。但赵煦尚未表态向太后便横眉一瞥朱太妃,用不高但颇具威仪的语调道:“太妃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是在为十二哥议亲,并非为官家立后。官家春秋鼎盛,日后自有百子千孙。高家姑娘纵有福分嫁给十二哥,也不过是做个安享清福的宗妇而已。不知太妃有何远虑,竟提到了帘中之事?”
朱太妃顿时语塞,好半天才又板着脸对赵煦说:“官家意下如何?是让十二哥娶朱家阿宝,还是让他把高家的阿洛迎进门?”
赵煦冷眼看着,沉默不语。
刘清菁打量着那母子三人,忽地一声轻笑:“两位姑娘都不错,这事难办,真不好挑。不如这样……”
她伸手摘下赵煦腰悬的一枚镂雕龙纹玉佩。那玉佩是和田玉雕成,颇小巧,长宽约寸余,但比较厚实,正面为白色,背面为红糖色。刘清菁扬手展示玉佩给众人看:“娶哪家姑娘咱们看天意罢。一会儿我抛出这枚玉佩,让它落在手中。若白色朝上,十二哥便娶高姑娘;若糖色朝上,便娶朱姑娘。看了结果,这玉佩便直接送到那姑娘家里,算是下定……这主意好么?”
她这建议近乎儿戏,朱太妃当即嗤笑一声,向太后亦蹙了蹙眉,有不悦神色,但此前不动声色的赵煦竟然大笑了起来:“此计甚妙,便如此行事罢。”
见赵煦支持,刘清菁更为得意,手拈玉佩朝赵似一笑:“十二哥,如此可好?”
赵似低目略一思忖,然后抬头道:“好,不过,玉佩要由我自己来抛。”
刘清菁也不坚持,含笑唤来郝随,让他把玉佩传给赵似。
赵似接过,凝了凝神,再向上抛出玉佩。玉佩旋转着落下,他伸右手接住,牢牢握在了手心。
所有人都屏息朝他看去,紧盯他握住玉佩的手,静待结果揭晓。
而赵似就在这众目睽睽注视下,不疾不徐地将右手探进左手大袖里,让握着的玉佩落入袖中。然后决然转身,昂首阔步扬长而去。
(待续)
31微澜
众人瞬间的惊愕很快转化为各自不同的表情,例如朱太妃的嗔怒,刘清菁的轻笑,以及向太后的冷肃,但更多的人都像平时习惯的那样,低首敛眉,选择了沉默,仿佛并未看见什么。
须臾,赵煦举目看楼外烟焰火,淡淡道:“今晚这烟花不错,比往年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