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得什么,目前海军普遍列装的防空机枪就是二十五毫米的口径,效果也算不错,但问题是,军部对于这款防空武器的射速要求,却给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每分钟的实际射速,必须要达到三千发以上,甚至最好要能达到六千发的水平。
北条右良真的很想问一句:提出这种可笑的要求,你们到底有没有半点军械常识?
要知道,当今世界哪怕是射速最快的轻机枪,也就是德国的g34,它的理论射速也只达到了每分钟一千两百发的水平,就这个数据,都已经被视为是业界的传奇了,而g34还只是一款使用普通口径弹药的通用机枪,就算是使用与它同样的结构原理,将弹药口径改成二十五毫米后,其新型机枪的射速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是必然会大大降低的。
要知道,机枪自问世之初发展到现在,它的结构潜力几乎早已被各国的工程师们给挖掘到了极限,g34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日军当前配备的二十五毫米防空机枪,本身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与锤炼才打造出的成熟产品,而它的实际射速,别说三千发,甚至连一千发都达不到——就这,还是使用了双联枪体枪身进并同步发射的数据。
一款成熟的产品,本身就意味着它的潜力基本上已经被挖掘到了极限,若只是在原有性能数据的基础上提升个百分之十什么的,工程师们辛苦一点,熬几个夜,说不定还能想出办法,可一下要让这射速提升好几倍,甚至接近十倍的水平,这不是说笑吗?
总不能把十几挺机枪扎成一团,组成个‘枪阵’来开火吧?先不说这么做有没有必要,有这么多资源,你直接多造几挺机枪装在船上不是更省事?
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这个计划还是从军方最高层直接下达的,根本由不得北条不做——这年头,日本虽然也号称是列强国家,但国内的经济却是一直都不景气的,就算是名门旺族出身,要找这到一份体面又安全,收入还丰厚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他要是不想干,后面大把的人都可以来顶替他接下这份任务。
所以,尽管内心觉得这根本就是军部的白痴们异想天开的幻想,但北条右良依然不得不把它当成是自己这个研发团队最重要的工作来完成。
别说,这众人一番合计之下,还真有人想出了一个貌似可行的方案。
首先,当今世界的机枪款式虽多,但采用的结构原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源自最早的马克沁机枪,而这种自动原理的机枪,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性能潜力其实都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至少在射速上,很难再弄出比g34更快的型号,但在马克沁之前,却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结构原理的机枪,那就是加特林机枪——这玩意儿在日本是被称为‘格林机炮’的存在。
和使用导气后座原理的自动机枪不同,加特林机枪采用的是外部能源来进行装填发射,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在开火时,是要通过射手不停的摇动手柄,转动枪身才能完成连续发射的动作的,虽然有诸多的毛病,但理论上,这种结构的机枪它还真能达到极高的射速上限——前题是射手得摇得够快,同时供弹系统还不能卡弹。
不得不说,这世上很多事情还真的就是一层窗户纸,就连帝国先锋都没有想到,仅凭着他只言片语的一点提示,鬼子的军工专家竟然还真的就想到了与后世密集阵类似的设计方案,虽然初步的实验出现了各种卡弹和炸膛的现象,但实验结果却同样也证明了这种超高射速的防空系统,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至此,鬼子才算是稍稍相信了从帝国先锋那里获得的信息:巨舰大炮的战列舰,才是海军的未来,航母神马的,终究只是异端,不可能风光太久。
事实上,就算没有帝国先锋的忽悠,在鬼子的海军内部,看不起航母的传统战列舰派其势力也依然是很大的,否则,以鬼子那贫弱的国力,集中力量搞航母都嫌不够,哪还能挤出那么多的资源去造出号称是史上最强的战列舰大和号?
其实,反对航母的人也并非就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食古不化,他们不是看不到航母的好处,但同样,航母舰队也有着其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太依赖自己的舰载机群,而偏偏,舰载机的飞行员的训练成本又实在太高,也太难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