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点点头,继续道:“然后大娘与奶奶就留在了南海市,具体去了哪儿?靠什么营生呢?”
孙氏见江沐雪说的多了,连忙给她递瓶水,然后接主持人的话,孙氏说的很详细,把在花乡村的一些经历说了出来。
话里多次提到陈娟的名字。
“大娘与奶奶真是有骨气的人,试想,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拾破烂,收破烂,最后不顾风吹雨打的摆摊儿卖烧烤,另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旁编草篮,如此相依为命,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的一双手养活自己,真让现代很多好吃懒做的年轻人汗颜!”
主持人这番话说完,现场掌声一片,久久未息。
须臾,主持人又道:“在孙奶奶的讲述中,多次提到陈娟这个名字,她是你们的房东,曾经给你们许多帮助是吗?”
孙氏点头,“她是我和海棠的贵人!”
“那二位今天想不想见见这位贵人?”主持人笑的神秘,江沐雪与孙氏吃惊不已,只听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大姐,大娘,你们可还好?”
陈娟笑着走来。
五六年的时光过去,再次相见,不免一场伤感,好大一会儿,三人才擦干眼泪,陈娟激动的坐在白海棠旁边。
主持人首先打破了气氛,“刚刚孙奶奶说陈大娘是她们的贵人,可见您对她们二位影响颇深。”
陈娟笑哈哈的摆手,“什么贵人呐!要说贵人,她们两个才是我的贵人!”
“怎么说?”
“就是白大姐与孙大娘的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感染了我,让我突然发现,其实,人老并不可怕,被儿孙厌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强不息,认真生活的精神。我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总之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和大姐、大娘相识一场,我三生有幸!”
主持人笑呵呵,“您谦虚了,说的很好!在这点上,白大娘与孙奶奶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来,再次向大娘与奶奶致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们!”
现场一片“哗啦啦”响,掌声久久未息。(未完待续。)
第233章 保姆婆的梦幻乌托邦(26)
,
还有这样的际遇?坐在电视机前的李乾常从未听白海棠提过,实际上他知道的很是寥寥。
就连这次召集村民观看这次节目,也是他从白海棠与孙氏那里百般打听出来的,当时他听说二人要上电视,立刻盘算起来。
这才有了这次召集。
虽然白海棠不在意,可是他不能不在意。婆媳二人十多年在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现在又是对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他当然要帮二人扬名立万。
同时,也让那些不肖子孙一辈子内疚,一辈子抬不起头!
节目看到这里,李乾常越发觉得自己做的对。
荧幕上,掌声落去,主持人接着道:“后来,两位老人与陈大娘告别,便去了云瑶古城。只是,云瑶与南海距离那么远,大娘与奶奶为何要去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