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之,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宫里的生活不啻为监狱!我自己十分厌恶,所以,从来不希望让你也陷入那种无所事事白白耗费生命的境遇里。我当初要认你做妹妹,就是希望你能永远保持自由自在的天性海阔天空的生活。可是,终究还是我的私心占了上风,我一味希望最后的岁月能够有你陪伴,所以没有替你考虑太多!熙之,你再也做不成‘妹妹’了,原谅我……”

“哼,我才不会原谅你呢!你不是很喜欢听那个何采蓉跳舞弹琴的么?她不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么?哼……”

她唧唧呱呱的还要说下去,整个人已被萧卷抱在怀里,萧卷温柔的声音贴在耳边:“有熙之陪我,我怎么还会去看别个女子?”

那温柔温暖的气息拂在耳边,她在他怀里咯咯的笑起来,踮起脚尖飞快的在他唇上亲了一下,红了脸推开他跑了出去,边跑边笑:“哎,萧卷,今天的事情你才做一小半呢,我们得赶紧哦……”

正文 第42章 凤印和皇后册

小亭外面有一株千年古山茶,树冠优美,叶色亮绿。每当天气晴好的时候,蓝熙之和萧卷就喜欢将文案搬到山茶树下,沐浴着叶间缝隙里的丝丝阳光,伏案工作。

这是冬日里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所以,一大早,侍从就将桌几在茶花树下摆好,两人吃过早餐,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编辑这套文选的事情已经做了一大半,两人在收录的观点上大同小异,早已定下了选稿的两条原则“丽而不浮,典而不野”、“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读书台里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参加,因为准备工作充分,很快,就进入了最后阶段。

萧卷沉溺于一套陶渊明的手稿,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欣然道:“熙之,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为陶渊明单独做一本选集!”

蓝熙之笑起来:“陶渊明是里面的出类拔萃者了,萧卷,清理完这卷,就该作序定稿了。”

萧卷放下手稿:“文选的序原本该早作,我也曾打算自己写,可是,有蓝熙之在,谁敢抢先?”

“哈哈,萧卷,你这是在夸我呢?”

“当然了!”

蓝熙之也不客气,提笔在早已铺好的纸上就写了“文选”两个大字。萧卷细细一看,点点头:“书画双绝蓝熙之!熙之,我常常觉得自己的书法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每次看了你的字,就会觉得自己不过尔尔……”

蓝熙之悄悄转动眼睑,“嘿,我不止书画双绝,现在武功也很好了哦……”

萧卷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拉住她的手,正要说什么,一名侍从走了过来,低声道:“殿下,有密使来了……”

他身后,一名便衣的宦官立刻跪拜下去:“殿下,请速回宫,皇上病危了……”

原来,刚入初冬,一场偶然的风寒又让皇帝卧床不起。萧卷知道父亲因为这两年忧心猜忌朱敦的不臣之举,劳心劳力早已快油竭灯枯,上次虽经葛洪诊治,可是,如今再陷疾病,真不知情况会如何了!

他几乎想也没想,就看向蓝熙之:“熙之,我们走吧!”

“好的!”

蓝熙之也是不假思索的立刻答应。

皇宫。

宫门设立了四个角楼,每座角楼高达百十米,皇家卫兵日夜在角楼上站岗放哨,俯瞰四周,居高临下,登高望远,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威势和戒备之意。

一只脚跨进宫门,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尽管是刹那之间的迟疑,萧卷还是察觉到了。他抓住她突然变得有些冰凉的手,微笑道:“熙之,不要害怕!”

蓝熙之回头看看紧闭的宫门,清净的庭院、寂寞的宫花,忽然觉出这里的有关生的气息,是如此脆弱。她也紧紧拉了下萧卷的手,又放开,默然的跟在他身边,往越来越深的宫廷走去。

这场风寒来势汹汹,皇帝缠绵病榻半月后,已经病入膏肓,神仙难治。

萧卷赶回去守了十来天,皇帝就驾崩了。

料理完丧事,宫里的一切又开始慢慢恢复正常。先帝子嗣不旺,谢妃的儿子早夭,存活的只有三个儿子,除了萧卷外,另两个小儿子都是浣衣局的同一个宫人所生,一个7岁,一个五岁。

太子萧卷毫无异议的登基,一切政事照旧,只等来年改元。登基当天,萧卷就宣布立自己7岁的大弟弟为皇太弟,由太尉朱涛任老师进行教育。

众所周知,太子并无子嗣,太子妃逝世后也未再娶。可是,他尚年轻,今后还会有自己的子嗣,何以刚刚登基就立下了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