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先拿到足够数量手弩,带兵去北疆,准能得来货真价实的军功,尚武的四皇子难免心头一热。

能一直跟着成郡王,自己的前程也有了定数,二皇子顺势抓住崔琰的胳膊轻轻晃悠起来,“跟九婶说话就是痛快。”

崔珩听得更是分明:妹妹话里话外毫不介意以手弩替自己换取满意的婚事……只这份心意就让他整个人都酥了。

崔琰发觉二哥不仅寒气尽去,目光更是温柔得快淌出水来,她便把手搭在二哥肩上,又被二哥反手握住,轻轻揉捏。

二皇子见状,并不松手,只轻叹一声,“你们感情也太好了,真是经常让我觉得自己是外人。”

四皇子一口茶险些喷出。

崔琰也扑哧一笑,“要当我内人,得先去排队领个号。”

二皇子哀嚎道:“九婶,自从你认识了九叔,真的越发冷酷了!这日子还让人怎么过!”

说也奇怪,二皇子怎么跟崔琰撒娇卖萌,就是让人生不出什么绮念。只不过二皇子本人无论哪个人格,对此都是无可奈何,抱怨不已。

国师再怎么与皇帝不合,他也姓乔,自然会誓死维护乔家的江山;而国师一脉虽对帝位极大的制约,但却绝不会取而代之,单就这点而言,就比那些藩王们让人放心太多了。

当今圣上眼光无可指摘,他十分清楚从国师一脉讨得的东西不过是挖了老乔家自己的墙角,拆东墙补西墙又有什么进益可言?有这份心思不如琢磨怎么把苏、徐、崔、唐四家手中的资源顺理成章且尽可能温和地收归己有。所以崔家兄妹的婚事,皇帝最终肯定会让乔浈如愿,只要乔浈和崔家甘愿付出些代价,让皇帝满意的代价。

皇帝一向公正而有分寸,崔家兄妹和在座的两位皇子虽然都倾向于国师乔浈,心中却也有默契在:大家唯独担心太子被苏家人蛊惑……进而可能狮子大开口,并凭借他“特殊的身份”影响到他的父皇。

恰巧乔浈此时归来,几人谈话的内容也听了一部分,稍微脑补就差不多还原了整个过程——本来皇帝刚刚召他面谈也是兄弟两个在讨价还价而已。乔浈固然和他的亲哥哥相看两厌,但也承认皇帝至少比较务实,比起那些仗着些许功劳倚老卖老的族老们,也不那么贪心。

望风的下属递来了消息,乔睿赶忙起身,又退得远了些。内侍的通传声响起,两位皇子和崔家兄妹也一起起身相迎。

乔浈落座,从崔琰手里接过茶碗,“你们随意。”

崔琰一挑眉,“随意什么?您都喝了我的茶,还不肯替我们出气?”

乔浈最爱崔琰话里那股子爽利劲儿,便故意问道:“谁敢给你气受?”

崔琰毫不避讳,拉着乔浈的手告起状来,“得了,您少装不知道——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一批‘好名声’的宗女,从苏愈那儿得了点音讯,就敢缠上我二哥。真要是洁身自好品行好的姑娘,我还巴不得二哥迎进门给我当嫂子呢。”

崔珩忽然补充道:“苏家内宅正闹得不可开交,苏愈自己焦头烂额也不会让我们这些人好过。”说话时,他神情跟语气都是悠然又平和,就好似刚刚被那群热爱包养男人的宗女们“围攻”的人不是他一般,“让些许‘单纯烂漫’的郡君县主们留意我,不过是几句话的事儿。”

苏家如今内宅与兄妹间的恩怨始末还是值得一提的。

却说苏家原本是个介于二流与三流之间的中等家族,早在三十余年前的战乱之前,苏家家主慧眼独具,替嫡长子娶到了一位出身低微的陈姓将军之独女。

这位将军之女陈氏确有国士之风,借着娘家保全了苏家嫡支以及绝大多数的支脉族人不提,还在战事最艰难的时候,力劝父亲杀死了想要投敌的上司,并协助上任国师守住了京城,又说服了公公,带着苏家子弟在城内放粮,还组织民众为前线兵将制作军备与口粮……而那时徐家已经临战脱逃——事实上徐家家主带着族人远遁实在是因为心虚作祟,而不是他当初言之凿凿的“实在无法看好乔家”。

数年后,异族将兵终被全部赶出大晋国土,论功当以上任国师第一,其次便是唐家与崔家,而苏家则有幸与辽王相提并论,位列第三等。

当年崔家嫡支已无适龄嫡女存世,新登基的皇帝便迎娶了唐家小姐,而苏家家主这位英明果毅的儿媳妇则得了句上任国师的金口玉言:将来有了太子,就让他娶你的孙女儿——侧妃之流可担不起一个“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