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页

母妃,可不能打丫头出气,恰恰相反,越打丫头你越气。

笑话,更年期,需要静心调养,还得万事诸顺,你现在的情况,分明是对王爷不满,不打王爷,你的气出不了,出不了,这更年期可难捱了。

还有这种病?王妃狐疑。

当然吴婉娇点头肯定。

那该打谁王妃问道。

不敢说吴婉娇缩着头,小声说道。

刚才不是说了吗,赦你无罪王妃见吴婉娇这样,越发好奇了。

哦吴婉娇走到王妃身边,准备套在她耳边说,可能王妃从来没有和谁这么近过,下意识的往后倾,不让吴婉娇靠近。

母妃,我只能在你耳边说。吴婉娇无奈的说了一句。

王妃顿了一下,看着满眼真诚的儿媳妇,狐疑的直起身子,让吴婉娇嘴巴靠近自己耳朵。

吴婉娇声音很小很小,除了王妃没人能听见,苏嬷嬷瞄了一眼,冷哼一声。

王妃教养真不错,听了只张大嘴巴,却没有出声,人如游魂一般走出了吴婉娇的院子,回到自己的院子。

秋实也心痒,不知世子妃说了什么。

吴婉娇哼了哼歌,来找姐的荐,让你自己玩去,不就是更年期吧,嘿嘿,看看你是变本加厉,还是得到爱情滋润,哈哈哈。

京城皇宫

应知年和薛小侯爷站在御前,汇报着各自的燕地之行。

这么说,除了粮食,燕地也没有什么值得西戎人掠夺的仁宣帝两眼一眯,慢不经心的说道。

是,圣上应知年回礼道。

官员置换的怎么样?仁宣帝最关心的是这个,终于有机会插封地事务了,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一切顺利,而且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双手赞同应知年回答道。

为何?仁宣帝自己也没有料到,居然会得到老百姓的赞同。

官员如果都是地方上的,官员的私情太多,办起公务来,有失公允。应知年说道。

这么说,异地置官倒是一件好事。仁宣帝对自己以后要办的事,更有信心了。

应当是应知年说道。

朕会考虑仁宣帝高兴的点了点头,太好了,虽然前路不太顺畅,但是能得到一部分人认同,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