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娘听得一怔,孙芸娘说出那话时,她心里便有些怀疑了,这会子老太太一点,她更明白了,只是,一定是她身边的人么?不会是老太太屋里的,或是,刘太医?
“只会是你屋里的,我活多大岁数了,这点子眼光还是有的,刘太医虽然有点迂腐,却是个嘴紧的,不然,他也甭想在太医院混了。”老太太眼光如刀,立即看穿了锦娘的心事,“不是说要去宁王府么?得,红袖,将那套镶玉的金五事儿拿来,赏了四姑娘,把头上这根换了,今儿那地儿定然聚齐了京里的名家闺秀了,可不能太寒酸,丢了咱相府的脸面。”
一边的红袖笑着去了后面,孙妈妈便趁机扶锦娘起来,锦娘高兴地谢了恩才起来,眼中适时地露出惊喜,看得老太太心酸,那样的金五事大姑娘二姑娘可是多了去了。
才见三个孙女儿俏生生并排站着,个个儿都是水灵灵的,四姑娘却是穿戴寒碜,希望老爷今天请封折子不要被阻了就好,四姨娘成了平妻,四姑娘和轩哥儿的用度规制就要大大提升一些,大夫人那里也不能说出什么话来。
锦娘自老太太那出来,便带着秀姑回了趟梓园,四儿平儿两个在屋里仍做着秋衣,前儿老太太赏了几块好料子来了,锦娘便给她们几个一个分了一块,只是捡那绸啊缎的给自己留着了,俩丫头便欢天喜地的给各自做起秋衣来。
锦娘想着老太太的话,心里就觉得膈应,四儿和平儿两个会是背叛她的人吗?刚穿来那会儿,这两个可都是把自己的口粮也省着给她吃了,共过患难的,她怎么也不忍心去怀疑她们。
“不是说要去宁王府么?怎么又回了?”四儿抬眼看到锦娘和秀姑回来了,也没起身,正好缝完最后一针,完了才问道。
平儿却是瞧见锦娘头上戴着的换了,放下手中的活计站了起来,走近锦娘:“姑娘又在哪得了好东西,还真是好看,瞧着中间像是镶的好玉呢,这步摇可真大,得一两金子了吧。”
锦娘看她盯着自己头上的步摇就没错眼,便拿了先前换下的那枝道:“老太太赏的,这个,就给你吧。”
平儿一喜,忙伸手接过,锦娘先前戴的也是个枝上好的玉钗,只是半新不旧的,可以捯饬下,仍是好东西,最少值十两吧,抵她好几个月月钱呢。
四儿正低头咬线头,听锦娘赏平儿,她只是笑了笑,眼里平静得很,一点也没有为锦娘只赏了平儿没赏她而不满,秀姑看着就点了点头,四儿是个憨实的,不是那见钱眼开的主儿。
“时辰不早了,姑娘,东西收好了,咱们就去前院吧,别一会子又让二姑娘她们等久了见气。”秀姑拉了锦娘就往外走。
平儿四儿两个便送到屋外,锦娘原还想着要再说几句什么,秀姑娘却紧了紧手,示意她快走。
一直想说感谢,但不习惯这里的后台,所以没说,小鱼来这里一个多朋,得到很多读者朋友的支持,真的很开心,谢谢各位亲亲的鲜花和钻石,还有留言,小鱼拜谢!!
第四十一章
到了园子外面,秀姑才开口道:“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她们两个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原也是跟了姑娘有年头了,一会子说她们如何如何地,我心里也过意不去,除非是抓了现形了,不然,人心会不服的。”
锦娘当然知道这个理儿,只是……算了,回来再说吧。
到了前院,果然孙玉娘已经等着了,倒是没有对锦娘摆臭脸,但也不好意思再像先前那样装亲热,看锦娘来了,只是微微颔首。
孙芸娘没了来,一则是老太太下了禁足令,在她出嫁前不许外出,二则宁王府毕竟是她的婆家,出嫁前是不能与夫郎相见的,这是礼,不能犯了。
白总管早就备好了马车,见两个姑娘出来,恭了身迎了过来:“马车有些颠,二姑娘四姑娘上去后就靠着边儿坐吧,有扶手,抓住了就好。”
一个小厮就拿了凳来,孙玉娘先踩着凳,在红儿的扶持下上了马车,锦娘正要跟着上去,停得好好的两匹马突然往前走了两步,似是不太安宁。
锦娘吓得一跳,差点被那马带倒在前面,还好秀姑在后面及时扶着了,车上孙玉娘也是惊呼一声,似是被吓住了。
车夫是个中年人,见了忙拉缰绳,骂道:“畜生,快安稳些。”才险险地制了马。
白总管先也是惊出一身汗来,但他很快看向府门一侧,那边凭白的奔了一辆马车过来,似乎是从街边的巷子里出来的,停在了府门前。
那马车看着比相府的要豪华贵气得多,车厢四角边线都镶了灿亮的金,四个角上缀着珠串儿,阳光下,耀目得很,漆黑的车身上蒙了层昵绒,厚重而不失雅致,拉车的马也是比相府的高大得多,一色儿的大白马,浑身油毛顺光,看来,自家的马定是被刚出来的马车给惊了,才会突然燥动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