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伊南口中的“城市”这个词,在杜木兹他们这里依旧很新鲜。他们只知道这一整片地方都叫做“乌鲁克”。
据说乌鲁克最中心的地区就是伊南娜神庙,以伊南娜神庙为中心,周围主要是属于神庙的财产,包括祭司们的住所,见习祭司和会计们的住所和工作的地方。再外面一圈才是富人和普通居民的产业。
“会计?”伊南听说这个岗位的时候十分吃惊。
“对,就是管仓库的人。”杜木兹为她解释,“从各地送到乌鲁克,进献给神明的麦子、蜂蜜和牛羊……各种祭品,都要经过他们的手清点,才能进入库房。”
看起来这个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明确的社会分工。祭司和他们的从属人员,都是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他们借助各地居民对于神明的崇敬,收集各种生产资料,养活了一大批人。由这一批人带领各地居民,修建神庙,举行祭祀,继续巩固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这就是乌鲁克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旅行团一面闲聊,一面发现周遭的低矮民居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村落”与“田野”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
而远处,一座高大的,用砖块和土石堆建而成的神庙出现在天际线上。
这就是乌鲁克——自然形成的城市,但因为没有城墙,城和城郊实际没有明显的界线区分。
伊南他们已经抵达了乌鲁克的边缘。
天色已晚,旅行团只得寻了一处开阔地,征得主人同意之后,暂住一晚。第二天他们继续进发,目标是地平线上的那座神庙——毕竟要搞到“圣婚典礼”的黄牛票,总得先去典礼的举行地点看一看才行。
他们一行人刚出发,突然听见一声暴烈的马嘶,循声望去,只见附近一处空地上围了一群人,正中是一只高大的枣红色野马,正高高地人立起来,扬起一对前蹄。
伊南精神一振:她终于看到了马。
很好!这证明,马这种牲畜,目前确实列在人类的驯化清单上。
——但是,被驯化的马匹显然还不包括眼前这一头。
人群中有牧人大声唿哨,挥动着皮制的绳圈,想要套住马脖子。但是那匹骏马十分狡猾,避开了所有绳圈,甚至冲出了人群,直接朝伊南这边直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