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开了本子,指着自己画出来的一个大方块,说道:“你看,这就是雨兰镇,一共有15个村子,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高粱,土豆,地瓜,玉米,还有经济作物非常少,主要以大豆花生为主。”
胡寡妇认真地听着,她那种如同小学生听课一般的敬畏态度让李振花有了更多的演说欲望。
“咱们这里属于人少,地多,但土地贫瘠,施肥靠农家肥,农家肥本身又少,于是就变成了收成低,农业机械化低。农业机械化是个大问题,咱们几乎所有的农活都要靠人力,全镇只有几个富商家里有柴油机,戽水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一旦来一次自然灾害,全镇都要吃不上饭。”
是啊!就是这样啊!
这个年轻的姑娘没有在这生活过,只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她就说出了这个小镇从古至今以来的农民们的生活。
胡寡妇听着她的话,想到了很多事情,这些年来,一旦发生了旱涝灾,所有人都要勒紧裤腰带,吃树皮,吃草根……
李振花拿出了自己刚绘制好的地图。
胡寡妇只看到上面勾画了很多东西,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圈,像一条鱼的形状。
“这是一个水库。”李振花指着那个鱼形状的圈说道。
“我曾经去过国外的农村,他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国家农业以前都握在地主手里,他们不在乎农业到底发不发展,农民过得怎么样他们更加不关心,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有了地,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肯定会高涨,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最后发现咱们这里很适合建一个水库,一方面能够防止洪灾,另一方面至少可以满足十九个村的灌溉问题。”
李振花越说越激动:“到时候无论是涝灾还是干旱,有了这个水库在,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毫无抵抗力。”
她所说的一切像一个梦,美好得不敢想。
胡寡妇很多东西都听不懂,可她喜欢听这个姑娘,她喜欢这个姑娘那种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语气。
在过去的岁月中,她能够听到的话都是唉声叹气的,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也仅仅是活着就行。
李振花也喜欢胡寡妇这种认真倾听,她干脆拿过笔,开始跟胡寡妇认真解释水库问题和机械排灌的问题。
“等有一天咱们有了水库,靠着水库的位置就可以建立一个小水电站,这样一来,镇上有了电,晚上就不用煤油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