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页

有的时候,因为惧怕历史上的雍正帝的原因,很多次他都想放弃,只要个世代袭制的亲王爵便是。

但是奈何造化弄人,他现在身处大清太子,有很多时候,根本容不得他后退半分。

有时,哪怕天时地利还未成熟,就是他准备等。

可他手下和身后的力量,也会推动他往前走,这便为后期太子的两立两废埋下了伏笔。

第252章:救夫(一)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中旬,雍正带着高无庸,年羹尧,戴逸和李卫一众人,最终终于跟于成龙汇合上。

于河务上,雍正知道真正比起于成龙来,他是要差很多的。

他既然比不上于成龙专业,于是雍正也没有过多的插手,只将临来时小女人告诉他的,此番全部跟于成龙沟通一番。

最终在于成龙一顿:“四贝勒,此番分析大善!”中,最终便将雍正一个人丢在驿站里。

赶忙吩咐手下人,去研究其周边的各处分流决堤情况,然后再决策出最终的‘堵疏’策略。

因着第一批,第二批官银,都是雍正提前便为再次筑堤黄河,提前准备好的。

因此前期官银,是足以开动第一期河工的。

但是后面的银子,可是跟不上的。雍正为了筹到第二期,第三期河工银子。

又带着高无庸几人,去寻了两江总督,以及一众相互监督黄河工程的众官员们,商议河工二三期银子的事。

一开始众官员也是一阵推托,你推我我推你,后面直到雍正快要发火了,众人才稍微收敛。

考虑到今年四贝勒才封的‘杀头皇子’,此时众官员们都不敢违背雍正,倒是齐心协力的,筹到二三期河工的银子。

待将一切事宜,全部吩咐安排妥当后,于成龙这边其实也不希望,有个比他身份地位都高。

而且于河务上,不算特别精通的皇子干扰他,便亲自上书康熙帝一封折子。

告知他能全权负责黄河筑堤之事,四贝勒此番又是赈灾,又是河运的事,早已透支消瘦得厉害。

请求康熙宣其回宫养身体,康熙这才下令命雍正回京复命。

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快走到相邻京师地界阜城门的时候,遇到他此生最大的一次生死大劫,刺杀。

阜城门,是离京城最近的走煤车地门,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

北京城所用的煤炭,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炭要进北京,最近地门儿就是阜城门。

阜城门外大道边有片老林子,树木不算高大,杂得很,平日里除了些顽童会到里头探个险之外,寻常百姓没事是不会到那儿去地。

不过这会儿林子里,却黑压压的站满了人、马,少说也有四、五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