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不了的,拦也拦不住,要死就去死吧。反正我也是来占便宜的,乱一点对我也有好处——周青峰叹了一句,不想那么多,洗洗睡吧。
91年12月最后的几天,周青峰忙着在莫斯科开分公司。借助崔可夫副部长帮忙,他跑到市内东面的一家研究院租办公点。
整个研究院占地上百亩,几十栋楼房,所在的地址就叫‘航空发动机大街’,原属航空工业部。
院内的建筑大多是三四十年代的,厚重大气,楼层不高。‘圣光’租了三栋,月租只要五千美元,实在便宜的很。
研究院大门还是廊柱式的设计,内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大毛家历代领袖画像。原本的办公用品都没搬走,走廊展示柜里还摆着不少航空模型。
这个研究院去年没了政府拨款,愣是被停了半个月的暖气。冬天的莫斯科,走进办公室里跟走进冰柜差不多。
‘圣光’给的房租立马就被院里交暖气费了。
周青峰亲自坐镇,从原联盟的官僚体系中招募精英,一口气雇了三百多人组建分公司,负责‘圣光’在大毛家的业务。
人均工资只要一两百美元就行,算下来也挺便宜的。
员工中包括运输,仓储,采购,销售,公关等等。叫卡佳的毛妹成功担任了分公司经理。但她没能取代林婉,反而归林婉管。
作为‘圣光’第一个海外分公司,周青峰尤为重视。大毛将是集团的重要倾销市场,他以后每个月都要来一趟,确保不要出乱子。
国内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将由大型快速货轮源源不断的运到圣彼得堡,大毛家的重工业设备和产品也将由海路运回。
只要货源量够大可以建立专门的快速航线,货轮单程船期缩短到一个月内。
‘圣光’正在想办法到处租船,一次性货运便是几万吨。争取半年内月运输量超过三十万吨,这至少是十几二十亿的营业额。
有了分公司,原本‘圣光’参观团的人员也有正式地方落脚。周青峰刚刚安顿下来,带团的马千山就跑来通报一个消息。
“小周啊,你把人家毛子的一笔大生意给搅黄了。”马主任走进周青峰办公室就笑哈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