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若是能兑换五千万美元外汇,马主任可以帮忙协调今后一年的铁路运力,保证给我们每月至少两千车皮货运量,保障‘圣光’的货物流动不受障碍。”
说到这,萧金浪又加了句,“去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就十五亿吨,一个车皮标准是六十吨。能给我们一家企业每月两千车皮算不错了。”
九十年代的车皮可真是难搞啊,批条子的官员签个字是能换钱的。
等‘圣光’用轻工业产品换飞机的消息传开,恐怕全国的公私企业都会打电话乃至上门来推销。
当前国内有个问题是‘三角债’导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企业产能实际上是有的,抓一抓管理也能把质量提上去,但产品卖出去不一定能收到货款。
这就很坑了。
‘圣光’的订单就是解决流动性匮乏的良药,就跟‘复关入世’一样,在封闭性的堰塞湖上打开一个缺口,让生产要素流动。
只要大家有收益,产生不断积累的商业正循环,事情就好办了。
可正循环一旦产生,运力保障又会成为下一个节点。否则商品运不出来便落得牟其中的下场,区区五百个车皮居然折腾了五年才搞定。
周青峰却抿嘴摇头,“别开玩笑了,宰肥羊也不能这样宰啊。我顶多用外汇支付车皮运费,给多少车皮就赚多少美元。
否则钱出去了,那帮家伙不理我怎么办?‘组装机床’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马主任那张嘴太厉害,我信不过他。”
人总是要受点教训才会进步。
周青峰一厢情愿想找国企搞‘组装机床’的合作,希望把国内的机床制造业搞扎实。他满以为会收获诸多感激和热烈追捧。
那晓得好心反而惹出一堆破事,逼着他动用些非常规的手段才推动此事。
最终总结经验教训——人都有惰性,社会也如此。好处不能一次性给太多,得吊着胃口才行。
比如天阳的建筑公司给‘圣光’盖房子,就被外汇一直吊着胃口,干活可积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