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

圣光骑士 通吃道人 839 字 2022-11-24

别!

周青峰差点一脑袋栽下去。这个坑太大,他绝不会跳的。

现在美国麦道跟魔都航空工业公司的‘d82’项目搞的挺好,‘圣光’就不掺和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我现在连个机动三轮车的生产线都没搞定,咱就不提飞机了吧?”

顾问团又一个个点头称是,表示要稳妥为好。

国内好多军工和技术领域就是太激进反而失败。‘运十’是个例子,‘涡扇六’也是,‘强六’如此,‘歼九’同样是。

妥妥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底子太差了就别想太多,老老实实补短板才是正经。先生产社会需要的东西才能活下来。

()

第434章 短板

关于‘瓦良格’号,有个著名的段子。

马卡洛夫同志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以及20万以上的技术人才。’

国家搞大项目,会找一个了解本国工业布局和能力,能协调诸多科研院所和工厂,熟知分系统架构,擅长系统工程的人来担任总设计师。

但这种人每一个都是国宝,周青峰就不用想了。他连个锤子都造不好,还是安心当个大‘撒币’吧。

‘圣光机械’搞个机动三轮车,原本搞矿山机械的郑教授一人掌舵就够了。

随着周青峰的野心增大,郑教授坦言自己精力和能力有限。他一个待在四线小城的退休教授也没有统筹全局的能力。

当个人的智慧不足以应付复杂的工作,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分工合作。周青峰退而求其次,通过萧金浪拉来一个老同志组成的顾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