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箩筐的菜卸下来,很快就有菜贩子过来看货。只是看过的人无不皱眉大骂,说各种菜全混在一起,这叫人没法收——不要。
这都是周青峰的锅,他的菜地里乱种一气,骷髅‘农夫’也是乱摘一气,结果何老汉一家光顾着高兴,运到市里更是乱堆一气。
不要?
这下真是傻了眼,老汉一家不知该怎么办?
这十几筐菜是绝没可能再拉回去的,怎么说也要卖掉,再便宜也得卖掉。
何老汉让两个儿子看着菜,自己东跑西跑去找菜贩子求,就盼着谁家能多少卖下点。两儿子也是慌,站在菜市场的一角,傻不愣的守着一个个箩筐,还得瞧着停在码头上的船。
可菜贩子不收,几个买菜的大妈凑过来,在箩筐里挑挑拣拣,“这菜怎么卖呀?”
农家孩子别的不会,种地卖菜却是基本技能。他们平日报个价都是按‘几分几角’算,在乡里集市多少钱,现在自然也是多少钱,压根不敢报高了,生怕没人买
这价钱比在市里便宜一大截呢。
有个大妈拿起一根水亮的黄瓜,听了报价就欢喜的喊道:“称一下,多少钱?”
原本指望卖给菜贩子的,老汉一家压根没带称,论根卖吧。
一听论‘根’卖,挑菜的大妈眼睛就亮了,她立马挑了三根最大的黄瓜,丢下五毛钱就跑了。
这一跑还不算,大妈转头就去通知认识的街坊邻居——菜市场来了几个乡巴佬,卖的菜又水灵又便宜。快去买,等他们回过神来就买不到了。
这一传十,十传百,守箩筐的两兄弟面前顿时围拢十几号人,全都跟不要钱白抢似的采购。两兄弟也是蒙,他们也没预想是这个结果,一边脑门冒汗,一边快速的喊价收钱。
所有的菜不是论‘根’就是论‘个’,甚至还有论‘把’的。由于根本没称,交易速度反而特快。一群大爷大妈先把个大的蔬菜买走,剩下卖相不佳的干脆变成买一赠一。
一个箩筐里足有百来斤的各色蔬菜,周青峰啥都种,品种极其多样。来占便宜的人多,围上来用不了五分钟就能清空一筐。接下来又是一筐打开继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