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之事,蔡山基本上都十分清楚,也知道珍嫔是在愁什么。
前一阵皇后在凤仪宫提议说除夕家宴上由妃嫔献艺,各宫妃嫔无不紧张筹备。
哪怕是这几日因大皇子中毒一事,宫中的风声收紧了许多,那各位主子们也是在宫里悄悄地练习着呢。
承恩的机会难得,大皇子中毒苦的是王淑妃和大皇子自己,陛下便是痛心一阵,也不会沉浸在哀痛之中,待缓过来神,日子还是一样要过。
何况陛下年轻,未来定是子嗣绵延,寡宠的妃嫔不在少数,这宫宴上的一环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蔡山欣赏珍嫔,也知珍嫔聪慧,当下便提点了两句:“朝中闺阁之雅有不少,最常见的便是乐理、茶艺、画工、书法、绣工、插花、曲乐、戏曲,还有舞。老奴记得,当年先帝最喜欢的便是曲乐和舞。”
他瞧了眼苏皎皎,眼中意味不明,笑道:“陛下并不算是一个沉醉风雅之事的帝王,宫中也甚少会招乐工舞姬来消遣,但若说品鉴的偏好,老奴也只敢猜测一二。”
苏皎皎柔柔笑,很是恭谨客气地说着:“大监跟在陛下身边这么些年,若说了解陛下,宫中还有人能出您左右呢?”
蔡山微微颔首,不可置否,只意有所指地点了两句:“陛下十三岁前常看绿腰舞,十三岁后再不听曲乐。”
说话间,已到关雎宫门匾下,蔡山略一躬身,客气道:“陛下身边离不得人,老奴便送到这。”
苏皎皎皓腕轻摆,清冷一笑:“鱼滢,去送大监。”
鱼滢亲自送着蔡山往前面的宫道口过去,步辇落地,凌霄忙伸手接人。
苏皎皎如有所思地看了眼蔡山离开的方向,品着他话中的深意。
十三岁前常看绿腰舞,十三岁后再不听曲乐。
她低声问着凌霄:“你可知陛下是哪一年被指到太后膝下的?”
凌霄怔了瞬,细细回忆着:“崇安三十六年,那边陛下应是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