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婉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直到船行至岸边,才见远处有个人不停挥着手,似是有意上船,江边风大,那人衣袂翻飞着,倒颇显了些风流。
婉儿愣了一下,道:“方才有人说有个少年进士未来,不会就是那人吧?”我仔细看那白衣少年,虽因离的远看不清,却仍认了出来,下意识道:“张九龄?”婉儿啊了一声,道:“就是那个国子监的小才子?”
我点头,看她道:“连姐姐也知道,看来他真是声名远播了。”婉儿边吩咐身侧内侍遣小船去接,边道:“陛下素来看重国子监,这小才子又是官宦世家,我怎会没听说过?”待内侍离去,她才忽而看我,道:“你又怎会认识他?”
我随口,道:“三年前国子监一行遇到的。”婉儿静了片刻,才又道:“是永平郡王的朋友?”我见她点破,也不好否认,只点了点头,道:“是。”婉儿看着岸边的人,轻声道:“李家纵有一日不幸消亡,也是这天下文人心中唯一的皇族。”
我明白她半藏半隐的话。皇姑祖母的儿孙,皆文采风流,博贯古今,历来为文人所敬。
孝敬帝李弘在世时,曾令婉儿的祖父收集古今典藏,著就《瑶山玉彩》。而婉儿心中的章怀太子李贤更是才华横溢,不过二十余岁就已统召天下最杰出的学子注释《后汉书》,我曾读过他亲笔点评的“章怀注”,造诣之深,已属历代李家子嗣中的佼佼者。
只可惜,都是年少离世。那一个个欲盖弥彰的阴谋,亦是宫中的忌讳。
而皇孙中,李成器与李隆基又是幼年便已成名,虽常年禁足却仍掩不住光华所在。或许,这才是皇姑祖母真正忌惮的。儿孙的优秀,于她而言只能是障碍。
我胡乱想着,婉儿却已收了神色,笑起来:“来了来了,我们去见见那个小才子。”她话音未落,仙蕙就忽然闪出来,眯眯笑着,说:“什么才子?这一船的才子,我还真没见到年纪小的。”她努了努嘴,似乎极不满。
婉儿持扇拍着她的脸,道:“此人弱冠获中进士,算不算小?”仙蕙杏眼微瞪着,似是极惊愕。我笑看仙蕙,道:“已经登船了,去看看吧。”
正说着,船头已一阵热闹,连太平公主都颇有兴趣,放下酒盏端详着上船的人。张九龄正抚额长出口气,理了理衣衫,大步向太平而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待起身却是笑眯眯的,没有半分窘迫。
我和婉儿走过去时,李成器正在和太平讲解着,太平略点了头,看我和婉儿道:“这就是今年最年少的进士张九龄了。”我悄然对张九龄笑了下,婉儿却仔细看了看,低笑道:“举止翩然,气度不俗。”
她只送了八个字,再没说什么,张九龄微怔,竟难得收了往常的不羁。
李成器摇头,笑叹道:“这位就是陛下最器重的上官姑娘,”他顿了一顿,看我道,“这位是永安县主,那个年纪小些的是永泰县主。”
张九龄这才反应过来,又一一行了礼,刚直起身,仙蕙已走上前,绕着他看了一圈,道:“勉强入目,”她扫了一眼李成器,摇头道,“不及成器哥哥三成。”
李隆基喷了口中酒,太平和婉儿已笑得先后举扇去拍她的头,连李成器亦是难得笑出声,摇头叹气。我对仙蕙笑道:“进士比得是才气,又不是样貌,连张公子这样的你都勉强入目,日后驸马可就难选了。”
仙蕙细想了想,点头对张九龄道:“作个诗来听听。”
张九龄哭笑不得,只能道:“县主可知道在曲江大会上,进士只会向仰慕的女子作诗?”仙蕙闷了一下,轻扫了他一眼,道:“你若做得好,本县主就许你做驸马。”她说完,目光定定看着张九龄,像是极自然的事。
张九龄彻底被噎住,太平已笑斥道:“没个县主的样子。”
待到下船时,岸边已挂了灯。
宴罢又是开宴,月灯马球是皇室最后一宴,待到后两日才是进士们自主定宴。太平和婉儿似都极喜看马球,待落了座就紧盯着马场中春风得意的进士们,举杯闲话。我陪坐在一侧,虽看场中的争夺,却因身侧坐着李成器,有些心猿意马。
婉儿看到兴起,转过头对李成器笑道:“郡王六岁上马,七岁习弓,若是入了场怕就是你的天下了。”李成器摇头,道:“本朝文人入武者甚多,此次进士中也不乏好手,本王若入场,他们也只会束手束脚罢了,未必不如。”婉儿悄然看我,转头继续看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