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宸眼角绽出一丝笑意,“卫叔不必再说,去叫他们来吧,我有把握。”
卫忠眼里一阵失望,又是一阵期待,自是应一声出去传话去了,若是带着顾云曦回去他是没什么意见的,可是听着自家主子这意思,根本就是要带着旁人回去,这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可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异数了。
月黑风高,慕枫、慕言进屋的时候万俟宸正在看一张泛黄的巨大地图,跟着慕枫来的除了慕言,还有两个浑身上下都罩了黑袍的人,两个人进得门来才将黑袍脱去,四个人齐齐走到万俟宸身前,行礼。
万俟宸头也不抬,“起来说话。”
黑袍人之中的一个上前两步,“听说主子计划有变?”
万俟宸这才抬头看看四人,见四人面色如常便放下心来,这楚侯府已经不安全了,他们二人能安然无恙的进来,实在是不易之中的不易,“与原来的计划倒是没什么冲突,只不过,我打算再带一个人走,咋们的人员安排便要注意些了。”
先前那人继续开口,声音里带着几丝意外,“主子真的要带她回去?人家同意了?”
万俟宸不言语,来人便知道了,当下一叹,“虽然主子的心意咱们不好说,可是这一次当以主子为大,增加一个人便要增加一个人的风险,更何况,那天她的身边肯定人多,我们怎么好下手,别说那几天,就说明天后天,我们都是没有机会的。”
万俟宸抬起头来,“我竟是布置你何时变得如此聒噪了!”
来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慕言、慕枫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意思的,自然不会多说,而另一个黑袍人却是自始至终的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万俟宸看了他一眼,只见他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从安排。
万俟宸看着大家,“我们原计划不变,只有增加两点,第一,不是将公孙墨围在王府,而是将他留在宫中,第二,我们原先兵分两路,现如今,得兵分三路才好。”
第二点大家明白,既然是多了一个人,那么分开走也是应该的,可是第一点是怎么说的?
万俟宸沉着眉头,“公孙烈对赵湘澜起了杀心。”
众人面色一变,少不得目露凶光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卫忠守在门外,听着屋子里的说话声嘴角扬了扬,他清亮的眸光带着几分兴奋,好似看到了十里长安锦绣花。
——
帝国历四七六年三月初九。
宜婚嫁。
宜出行。
清晨的第一缕白光如同一支带着眼镜的利剑,从层层的黑云之中迸射而出,这一刻对于许多平头百姓来说不足为奇,东西两面的城门缓缓开启,随着涌进京城的人流,大街小巷渐渐的响起了各式各样的叫卖之声,贩夫走卒们的平淡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
没有人知道,这个像往常一样的一天对于大燕来说将会成为一个浓墨重彩的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日,从一片喜庆的红色开始。
德王公孙墨的婚典放在从前或许只是一个亲王的大婚,虽然华丽尊贵,却到底是比不上皇帝和太子的婚仪,可是现如今的德王,他不再是那个被父皇冷漠对待的皇子,也不再是只会在边境打仗而不知京都政治风向的战神王爷。
现如今的德王,凡是在京都有几分心思手段的都知道,未来的大燕是要交到他的手上,未来的大燕要为他是从,繁华的京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这样一个日子。
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所有人的巴结和讨好都少了逢迎献媚的味道,人人口中都能在今日里吐出一大串的珠玉之词,许多人瞅准了这个机会,能和未来的大燕的主人说上一句话,甚至打上一个照面都会是功德无量的事。
德王府之前的安宁道上挂满了大红的灯笼,一个红艳艳的“喜”字趾高气扬的立在灯笼之上,大红的帷帐将安宁道至荣华道一路上的白墙尽数围了起来,一路吉祥如意,步步喜庆生花,婚宴的流水席安排在德王府之前的宽敞大街道上,从正午才开始流水席天未明就有人排气对来等着入场,京都百姓们并不差这一顿吃食,他们看重的,不过是未来天子的大婚喜气。
也正是在这一日,刚刚升任为京都巡防营左统领的秦允一大早就将自己手边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贴身副官,只说今日里全城上下一定要好生戒严,没有他的特制令牌,任何人都不能带着大批人马出京,而他自己,却是早早的来到了一片喜庆的德王府,就这几位京畿卫小官不放,非要与他们说说自己在川西军之中的光辉事迹。
京畿卫的人都知道秦允是成王的人,是成王的人自然就是德王的人,是德王的人自然就是应该巴结讨好的人,几个分管着东南西北四所小兵马的副将都尉们喜不自胜,小心翼翼的陪着这位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的未来新贵说话,不管是秦允怎么说,他们总能用十分好听又十分好看的话接上,让秦允越说越高兴,甚至有几分飘飘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