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唐中宗时,虽然米价比贞观时贵了几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饥荒的年间还是要好多了:
《资治通鉴》卷209记载:“是岁(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
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物价又下落了很多:
《资治通鉴》卷212说:“是岁(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
到天宝年间,物价更是便宜:《新唐书》卷51《食货志》:“是时(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青齐间”说的是当时d青州齐州一带的米价,说明地区间的物价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几倍的价差。
可惜唐朝盛世的好景不长,由于玄宗后期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放任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大唐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物价也是一路飙升。看下面这个记载:
《旧唐书》卷《鲁灵传》说:
“灵收合残卒,保南阳郡。为贼所围。……伪将(武)令均等攻之,累月不能克。……灵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斟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
被安史叛军团团围困的城中,米价涨到了四五万一斗,而且还有价无市。也就是说,就算是拿四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想买一斗米也买不到。这个价格,比起贞观年间上涨了10000倍!比起开元年间也上涨了2600多倍。
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了!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以后的官方物价记录是:
公元766年,一斗米830文钱,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780年,一斗米200文,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820年左右,一斗米50文,一匹绢为800文。
再往后的米价,基本就在1000文上下徘徊了。相当于用现在的40元买一公斤大米,当然是很贵了。这样的物价水平,已经是民不聊生了,正好昭示了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就能大概知道唐朝中期的物价是什么样了。下面提供的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朝中部某地的物价资料:
米一斗:约20文钱(约等于5元人民币)
白面一斗:37文(一斗白面的重量没有一斗米重)
生绢一匹:470文(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400文(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1880文(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2640文(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1440文(中等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