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卫星和固定翼无人机

“但是要让ai智能分辨出图片上那些地方有起火的特征,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给ai大量的学习观看山林起火的图片。”

“只有大量的图片观测学习后,ai智能才能分辨出图片里的各种起火点,这是也是目前卫星火情预警最麻烦的技术难点。”

一通解释,胡来马上就明白了。

普通人对于ai人工智能,对于ai机器人可能比较陌生,认为ai机器人就是一个仿生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自主学习。

但实际上。

ai人工智能其实并不复杂,他的核心是算法模型。

而算法一定确定后,ai人工智能想要变得厉害,就需要大量的图片或者其他有规律的信息大量提供给ai学习(找规律),最终ai智能找到规律后才会变得很强。

目前为止,ai智能最成功,最知名的方向是什么?

是围棋、象棋等有固定规则的棋类运动。

同样的,ai智能想要分辨一张图片上有没有出现火情,那首先就是算法模型的确立,然后进行大量的图片进行学习找规律。

找到主要特征后才能大大提高识别的成功率,而这个工作绝不是短时间能轻易完成的。

想到这里,胡来眉头微微皱起,不过片刻后,他脑海里已经有办法。

“ai模型算法不是问题,目前我们的算力网络已经非常强大,利用算力网络的强大算力短时间完善一个ai火情识别的算法并不算难事。”

说完这句,胡来大手一挥:

“这个事不是问题,你不用担心。”

周大民摸了摸额头上的细汗,动用集团的算力网络快速搞出“ai算法模型”……

这阵仗也太浩大了吧……

不过。

片刻的咋舌后,周大民又回到了主题。

“老板,虽然‘ai智能识别’这个问题能解决,但是最重要的是目前仅凭我们‘观景系列’3颗卫星要想‘长时间高密度’的对单一地点进行持续拍摄,实在不可能!”

“我们三颗‘观景系列’卫星是属于近地轨道卫星,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地球不停自转的同时,它们也会围绕着地球转。”

“根据我们最初的性能设计,‘观景卫星’想要重复拍摄地球上同一个区域的图像,单颗卫星是需要飞行大约70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同一个区域的上空,这个在卫星领域叫做重访周期。”

胡来面无表情,他当然知道卫星的重访周期概念。

实际上,当初在“观景一号”发射后,考虑后续发射多少颗“观景系列”卫星时他就深入了解过这个问题。

当初“观景卫星”只计划发射三颗,一是经济效应的原因。

二是因为一颗“观景卫星”重访周期为70小时左右,那三颗联网后,“观景系列”卫星重访周期就缩短为23小时。

23小时的重访周期对于商业用途来讲就够用了。

当然。

如果发射10颗“观景系列”卫星,那重访周期就只有7小时。

也就意味着“观景系列”卫星每隔7小时就能对地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一次重复拍摄。

“所以说,在实效性来讲,我们现在3颗‘观景系列’卫星,大约23小时才能扫描拍摄一次指定区域,意义并不大。”

在场所有人都是卫星行业的专家,周大民话语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实际上在刚才胡来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对啊。

现实问题就是只有三颗卫星,单星再怎么强悍,覆盖间隔时间还是跟不上没用。

不料胡来早就想到这个问题,在他眼里,这个问题甚至比刚才“ai智能识别算法模型”的问题还要好解决。

“这个很简单。”

“卫星数量不够,那就马上继续发射卫星!”

“三颗不够,十颗,二十颗够吗?”

卧槽!

众人顿时目瞪口呆,人都麻了。

好家伙,真是发射卫星如砍瓜切菜啊。

十颗?